APP下载

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及其发展策略研

2019-01-14陈琦冯慈园

今日财富 2019年36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集群大学

陈琦 冯慈园

大学科技园以战略为创新之魂,并以创新人才为基础,初步建立了科技孵化器网络体系,各园区已形成软件及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创意设计等类型的产业集群。与生态学理论中的群落概念相类似,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与其生存的环境维系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如历经形态演化的生物体一样,当环境需求被系统所感知后,集群作出反应并消化与分解,调整自身发展模式以建立新平衡。基于此,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出发,以产业集群的生态学特征为切入口,探寻其演变过程及发展规律,以期能对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优化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改革方案和建议,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野。

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及社会中创新资源的集聚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并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加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进程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由创新创业孵化园所外延拓展的科技产业孵化链日益完善,而科技园区所输送的优质的科技创新人才,知识、经验等资源的流动及共享,使得产业集群现象愈发明显。在“集群”概念广泛应用之下,聚集地、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等概念等同使用的情况普遍发生,正是由于人们对于产业集群系统其发展规律及演变特征的认知不到位,在政策设计及功能单元设置层面,未能发掘出真正具有经济活力、为地方区域带来高速繁荣的发展策略。本文以生态学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内涵、生态学发展现状,研究对其发展有实际效益的战略举措,旨在为坚固区域经济创新力量提供理论借鉴。

一、产业集群与“生物群落”概念的相似性

生物群落属于生态学范畴概念,其是受自然界内各类物种与其生存环境的长期性耦合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由同一生活环境下各类动植物及微生物所构成的组合体。稳定的群落结构是各类种群进行复杂的、有一定规律的组合所存在的,并非是任意、随机拼凑而成的结果。它们彼此通过各类种间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共生协作的有机整体,有物种多样化,多物种共存、生態自主繁衍的生物特性。

从生态理论研究大学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是以各企业为小的单元模块,相似产业的企业形成种群,而产业集群则为关系密切的企业种群的集合体,其与所生长环境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与生物界一般的生态系统相似,具有整体性、动态非线性、自组织性的生态学特征,研究产业集群的生态学属性,有助于剖析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

二、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生态学特征

区别于常规工业园产业群落体系要素简单叠加的发展路径,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是受创新成本、规模经济、创新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由企业、高校、政府及各中介组织通过长期性正式或非正式的相互交流所形成的具有典型生态特征的网络体系。

(一)多样性共生。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基本,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也具有多样性特征,其内部由网链协作体、战略共同体等多样化存在形式的“子群落”构成,而在政府、高校及各中介组织的协同互动下,创新方式及差异化组织结构使得“创新基因库”丰富多样。

(二)自组织演化。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及作用后,企业群落吸收、消化创新思维产物及新兴技术,根据市场动态,与其他组织展开合作和竞争,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共同结成松散网络,通过选择、变异机制,推动集群由低生态位至高生态位演进。

(三)开放化协同。在政府通过创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大学科技园区吸引了外部环境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使得集群与外界产生紧密联系,信息流、能量流相互交叉重叠,体现集群开放式协同的特性。

三、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创新驱动力可获取持久性发展,将外部创新资源与产业集群对接,通过构建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深入融合,依托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基本功能,可促进产业集群的壮大。

(一)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性创新

目前, 大学科技园区创新基地中科研成绩、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成效显著, 在高校及研究所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的情况之下,由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科学合理的运营机制及管理模式为科研成果扩散及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保障,企业的孵化与创新过程愈加顺利。

(二)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

产业集群是围绕某一产业链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集合,高素质专业人才及国家资金有效输入,是其区别与普通工业园区的优势所在,而与其相匹配和融合的学科集群通过高校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也有助于形成科技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与良性循环。

四、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不足与困境

通过对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现状的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存在多重矛盾。

(一)政府主导模式的不良影响

大学科技园区在初创及建设过程中,是由政府始终在战略层面进行宏观指导,虽然政府主导型模式拥有优越的物质支撑、坚实的法律及政策支持,但往往也存在弊端:①政府计划色彩过浓,忽视了私人及市场的力量和作用,限制了产业集群生态链的发展;②科技园区技术发展与工业界的联系较弱、对话不充分;③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科技园区人力资本供给,传统的高校及研发机构的自身体制的限制,也会使得互动不足现象的产生。

(二)土地资源稀缺与集群扩张的矛盾

大学科技园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引领趋势,而土地是大学科技园区的支撑,但目前土地稀缺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科技园区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土地集约化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其为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三)集群空间建设与投资风险的矛盾

风险投资资金对于集群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园区创业规模较小,新产品开发不确定性,金融机构投入较为谨慎。且高校缺乏市场化的资产撤出机制,其再投入能力和积极性也大受影响。融资渠道不畅使得多数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困扰。

五、大学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策略探讨

(一)扩充产业集群“基因库”。政府作为模式运转平台的建构者与维护者,应通过战略及政策支持提供健康、适宜的生存空间,并在资金和法规方面对系统有所倾斜,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吸引优质企业加入,发掘中小企业发展潜力,由此才可形成生态环境中各个层次积极协作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合作信任机制建设。良好的信任环境是集群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系统运作的养料提供者,其作为创新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源,企业是机制运行的承担者,对科技成果进行高效地消化和吸收,承担着思维成果市场化输出的重担,只有各主体在资金及技术方面互相信任,方能实现锁定性、创造性的价值增值。

(三)提升中介组织服务保障水平。金融机构为企业运营提供资金助力及政策建议,园区服务中介具有信息共享、行政规划等重要职能,物流、培训等配套服务也是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粘合剂”,因此,完善中介组织服务体系,是减少企业前进阻碍,促进各主体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

(四)鼓动企业战略重组,构建稳定产业生态链。通过外部新鲜血液引入,并使能量、物质运输规模大的关键种企业及科研机构进行收购、重组、联结等方式,实现综合资源型、动态链条型等战略联盟,达成资源最大化利用。在各主体高效发挥专业化优势的情景下,多条产业生态链横向耦合、纵向共生,为集群稳定增长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集群大学
至善
陕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