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01-14张瑞
张瑞
当前,高校主要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模块的综合训练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某专业为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对高校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通过前期课题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认为高等教育分类办学,并不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简单分类,高等院校简单的翻牌,而是构建起体现应用型本科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重要的是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机制办学特色。因此,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索: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培养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即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职业。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侧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尽管高校毕业生在理论方面要低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但他们长于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开发,德国经济界和工商管理界把他们称为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的职业人才”。应用型院校一般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新的科研开发项目;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的使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
(一)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转型发展中,高校注重积极探索校企共建课程,在遵循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原则上,与该公司共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群。
(二)构建双师型队伍和专兼职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实施的过程需要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调研,近年,地方高校非常重视双师队伍的建设,如外派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和培训,同时也会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指导学生实践,通过建立多家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平台进行学习和深入交流。
应用转型大学的教师队伍与传统大学的教师队伍有明显的区别。为此,要转变教职员工观念,树立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加强应用转型大学知识的学习,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和学校转型发展能力。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交流或流动的机制,充分满足应用转型高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任教,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和毕业设计环节双导师制的要求,逐步建立实践教学由企业人员主导的机制;教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注注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能借助理论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突出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要有具体的实用性和解决对策;当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企业现代制度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对学校的专业和学科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革;同时,应加强企业和学校的高度对接,要实现真正地产学研合作,注重行动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把实践引入课堂当中,构建生态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导师制,服务学生;学生毕业选题要切实符合实际需要,选题最好是实际调研类题目;与社会行业企业接轨,把企业满意度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四)建立实践教学机制
建立3+1教学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大校内实践课时比例,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把企业实际需求与课程紧密结合,对于实验课、毕业设计、项目论文等环节,要注重实践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及校方共同办学的体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培训,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使教师能够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聘任企业人员来校进行实际指导。
(五)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社会功能,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服务社会,转化科研成果;定位自身办学特色,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型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自身示范作用,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地方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校企合作反思
(一)产教深度融合
高校应深入企业考察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应组织教师,面向对应行业与主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企业的需求信息,提高学校对企业技术人才的动态需求反馈能力。高校在选择合作对象,签订人才定制培养协议。通过了解企业的影响力、发展前景、经营理念和岗位需求,以及潜在合作的可行性,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可以尝试选择有发展潜力,愿意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企业进行合作,高校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时候,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对企业要有要求和约束,以便保障学生的利益。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应尽可能地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平台,不是简单的打杂活,而是要深入企业实际工作,深入业务核心领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此外,可以通过校企共建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制定章程建立合作体制预机制,通过制度建设约束校企合作依法、依规进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经管类专业举办经贸论坛、校企合作论坛,通过论坛汇聚合作力量。
(二)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突出
通过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多的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如通过开展项目教学,主题式教学等活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整理分析,语言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组织辩论赛,读书会,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在文娱、体育方面的爱好和特长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三)校企协同,共同培养人才
与企业积极沟通,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沟通,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通过搭建平台,对人才进行培养。目前,很多高校制定了3+1人才培养方案,即学校3年+企业1年的人才培养定制方案。
建立制度、标准体系,细化定制人才培养机制。经管类专业组织教师到省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定制培养”计划进行具体化和细化。校企共同对定制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各环节运行的标准化,构建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理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