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以微型日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质量提高
2019-01-14董梅
董梅
摘 要:日记其实是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写下来的记录,它不仅包括具体事件的内容还包括个人的观点与情感。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微型日记作为一种锻炼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逐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围绕微型日记在教学中的使用展开讨论,并提供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型日记;小学语文;评价
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头号难题,对于学生来讲,也是语文学习中的头号难题。每每遇到作文任务的时候,学生常常感觉到压力重重,无从下笔。而微型日记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状。微型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平、短、快的日记类型,以生活中的微型课题为探讨内容,内容简短,相比于字数较多的大作文,更易让学生接受,教师教学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一、微型日记在学生作文学习中的价值
学生日记中所描写的内容均从生活中获取而来,具有真实性,学生描绘起来比凭空想象的难度要小得多,由此降低了学生对日记的畏难心理。除此之外,微型日记的写作中包含对事物的细致描写,也包含学生的个人观点以及情绪表达,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让其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书面表达。最后,微型日记的写作训练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以微型日记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几点对策
1.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写作题材
小学生天性好动,不喜欢被拘束,所以在布置日记任务的时候,不要太过刻板,也不要限制题材类型,而应尽量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题材。当然,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游戏,有的学生喜欢手工艺品制作,也有的学生有自己的小世界与独特的爱好。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微型日记写作,不用限制字数,在初期则要求学生简单地描绘,如手工艺品的制作大致流程,以及制作出来的样子等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在日记中。在学生逐渐适应简单描绘之后,再引导学在细节上加以投入,不需要太多,不然會带给学生过大的压力,由此以微型日记的训练达到逐步提高作文写作的质量。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升其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微型日记的题材均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中的细节却往往被我们忽略,而生活中的细节往往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如果长期被忽略,则不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作文质量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学会观察。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家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妈妈做饭时的样子、妈妈在做家务中跟自己的谈话内容、妈妈说话时的神情、爸爸下班之后回到家里的样子、爸爸妈妈陪自己玩游戏的场景、自己看动画片时看到的一个特别的动作、田间的野菜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指导学生写在日记里面。其次,也要求教师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往往学生的情绪也会充分地表达在日记里面,从中能看出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通过对学生日记的观察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联系家长,共同辅导学生,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稳固了写作基础,为提升写作质量奠定了基石。
3.教师及时肯定地评价,树立学生日记写作的信心
每个小学生都渴望被夸奖被肯定。所以在学生尝试着写日记的时候,教师都要尽可能地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尝试。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能先写出日记来,已然是明显的进步,而教师此时应当给学生的日记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指导学生写作的细则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互动点评,例如教师在评阅完学生的日记后,可以在日记上与学生互动,互动尽量带一点幽默色彩,比如有的学生会在日记里面提到动画片,而教师则可以以动画片中的角色与其进行点评互动,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减少学生对教师本身的畏惧心理,同时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更加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所以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继续坚持日记写作的信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语文这门课程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只有学生将语言理解到位,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科目的学习,而微型日记则是训练学生书面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简短通畅地描写一个事件,也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强化其写作能力,为高质量的写作提供一个训练平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微型日记这一方法,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在日记写作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加上教师适当且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坚持日记写作,从而在日记写作中逐步提升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朋.小学高年级“微型日记”的写作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9):19-21.
[2]陈西华.利用微型日记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3):53.
[3]杨彩红.谈微型日记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3,47.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