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建筑大观园里的假山王国
2019-01-14
煙雨楼。
文津阁山门。
文津阁门廊壁上的帝王像与书法。
文津阁假山上的月台。
从洞内向外望石景。
湖石俏影。
藏书楼前刻骨铭心的假山群
走进文津阁,最让我难忘的是那里的假山。
文津阁是乾隆皇帝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亦是饶有特色的园中之园。
文津阁,皇家最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布局是很紧凑的,它颇有江南私家园林之风,在有限的空间中做学问,把逼仄狭小的空间切割布置得疏密有度、错落有致、丰简咸宜、趣味盎然,以营造壶中天地为傲。江南私家园林的营构有不得已的因素,空间有限,但皇家园林中的“文津阁”纯系人为,属刻意追求,它的周边太空阔畅达了,拓展的余地可说是要多大有多大。还有,文津阁本是藏书阁,起阁便是,留出一个大庭院,让建筑布局显得疏朗,加上幽闭的封墙,有助于突出藏书的功能,它却把庭院的空间给了假山,给了池塘,舍弃了庭院,使之变成一座观景园。不进文津阁,不会为阁惊。文津阁的门足够大,足够宽展,门廊不浅。出乎意料,迈进门里,迎面却是假山和假山洞。有洞的假山能矮吗?立即有遮天蔽日的感觉。有供喘息的山前空地,姑且叫山前庭院吧,但小到也就能供十来个人磨身,算是个空间过渡,让人适应一下山的突兀拔耸,也是留出地方可供左右上下欣赏山景。穿过山洞是池塘。山洞有纵深,横向有伸展,有曲拐,不是单一的空阔的一个大洞,洞府厅廊明窗暗穴皆备,让洞有幽曲峭奇的意趣。池塘与假山紧挨着,山根铺石阶石坪,很窄,且有错落,算是留出了赏池之地,也是一景,也是一条通道。池与阁也是紧贴,内三层外两层的藏书高阁临水,放目过去,与池就没有空间距离感。
文津阁的假山,感觉是按江南园林叠石造山的风格布局的,但石质和石相与江南的太湖石有差别,整体发乌发黄,不那么洁白;石粗犷、拙厚,少太湖石的瘦削嶙峋孔洞。是湖石的一种,但比不了江南太湖石的那种玲珑剔透。是纯取材产地、材质不同的缘故,还是乾隆皇帝的刻意追求,非此种石材不可,以求与避暑山庄整体风貌和谐,造景风格上仿,又在仿中求异,自有格调与神韵?这里的假山叠石造景是有讲究的,有人说山上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亦有承德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不过这些我都没有看出来。肯定没有唐代入馆十八学士的塑像,说十八学士,也是以石代之,不谙藏书阁的功能,难有此联想。还有,游文津阁时,我是初到承德,对承德的所有山都还没有游过,没有参照对比,再说,眼也拙。不过,人造的那些峰峰岭岭、石柱石岩,确有深意,确有奥妙,能看出在设计上的高度追求。文津阁中还有一奇景我没有看到,那就是“日月同辉”。据说,人要站在阁前的特定位置上才能看到池中的“日月同辉”奇景。月是人造的,池南的假山凿有一条月牙缝,日间此缝映在池中便是弯月,与天上的太阳同辉。可惜的是,那天藏书阁正搭着脚手架大修,无法靠近,事先知道此景也欣赏不到。我是登上了假山的,看到了月台和月台中央有乾隆御题的石碑。石碑和碑上文字都是文物,珍贵。假山边角的“趣亭”我也去了,知道了假山不仅是座奥秘多多的有景之山,还是座居高望景之山,东望“万树林”,西望河川荷塘小桥流水。八月十五,乾隆皇帝在这月台上望真月和假月,双月同辉,我等游客就不敢奢望了。
烟雨楼曲桥。
藻井。
水流云在亭。
庭院深深烟雨楼。
一桥一秋水。
船坞。
云龙金匾烟雨楼。
假山点缀诗情画意“烟雨楼”
寻不到“烟雨楼”我是不会甘心的,從北往回走时我一路打听,指示牌上也有指引,终于看到了人们说的白石桥,过桥不远就能走到“青莲岛”“烟雨楼”。我没有急于过桥,桥两端有两座建筑吸住了我的脚步:“知鱼矶”和“水流云在”亭。“知鱼矶”这样的建筑形式我还真没有见过,它的底层是五间无墙无窗只有柱的敞屋,上层是有镂花护栏的长台,两端是对称的阁楼,多体建筑连为一体的组合建筑,新颖大气。它是濒水的,也临码头,皇帝的御舟在此码头停靠。“水流云在”亭在桥北,16面,结构复杂,是亭中的建筑奇观。从亭可隔水望烟雨楼。
烟雨楼在青莲岛上,四面被水所围,有曲曲长桥通过去。在西在南隔水望烟雨楼,都能望到烟雨楼的石山。从整体上看,石山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仅西南角一隅,上面有亭。就单体体量上来说,这山还是颇大的,山有洞府,有登山道可达山顶,顶上有松,有六角翼亭,亭周石峰峭立。放眼四眺,湖在脚下,远山近岭勾连入画,人如在岭壑之中。凭亭望烟雨楼,望到的不是一座近在咫石的建筑,而是诗的意境,据说,晨昏时最佳。我并没有上山,是望山望亭揣想居高望景之效。实在是走得太累了,不大想动,听人说后才知错过了一个赏烟雨楼佳景的最好时机和角度,傍山逗猫来着。山石上有好多猫,不知是家猫还是野猫,不惧人,自在安闲。一只白猫,招手它便过来,喵喵两声,像是在问:你叫我干吗?以为猫亲近人,无非就是讨点儿吃的,拿出随身带的肉包子,撕给它一块,它倒是闻了一闻,却立即不屑地抬头仰身,却不走,偎卧在身边。它不是在盼着把它抱走吧?我望猫,也望山石,那山石,后来我已知出处,是当地产的黄石,线条粗犷,棱角分明,叠造出的假山,不是真山,却有真山的古朴自然之美。此山是与楼、屋、厅、斋、走廊连为一体的。烟雨楼东北角临湖岸也有假山石,衬着亭榭与书屋山墙,丰富着画面。在此处,可望到大游船和金山一角,金山入画,美轮美奂。
文园狮子林内虹桥。
文园狮子林简介。
虚实成佳景。
亭畔假山。
镜湖湖畔文园狮子林秋色。
烟雨楼为两层,五楹,四面皆有楼窗,二楼四周有栏杆,是北眺草原、东瞻棒槌峰、南瞰如意水、西览山峦葱岭的好地方。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所建。乾隆南巡,登嘉兴烟雨楼,晨烟暮雨之景,令其难忘,命人绘制成图,回京后又参照宋代米芾的《写烟雨楼图》,下旨在承德避暑山庄仿建。那是乾隆四十八年的事。专家说这座烟雨楼比嘉兴的烟雨楼好,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自认为赶上的季节和天气还不错,虽是深秋,但天儿还不那么冷,柳树叶儿都还绿着,微微发黄,这反倒使柳有点柔媚鲜嫩的春色,松更是青苍,天蔚蓝,澄澈无云,光照足,且明媚,围岛碧水静静地映出烟雨楼建筑群和假山的倒影,微微的水波纹略略虚化了那些倒影,以虚衬实,以动托静,荷叶虽已枯黄,但夺不走景的绿韵。烟雨楼建筑群确是饶有特色的,站在曲桥上,向西北望虎皮墙上的便门,望出的是古朴。正望殿门,门殿殿顶与烟雨楼楼顶一低一高,交叠出动人的韵律。殿门东侧粉墙和墙上的什锦窗,与殿规整的朱红窗棂、朱红门柱形成鲜明的对比。东北有船坞,仿御舟的金黄舟顶也是参差错落。入殿门,一个大方形天井院,从院中望烟雨楼,比远望的烟雨楼雄伟得多,仰望中生发出瑰丽之感。穿门越殿过廊,周边的建筑多样之姿也挺诱人,比较满足。人们却说,烟雨楼雨中游才最好,它的诗情画意尽在烟雨中,虚实相应,在象外生境、境外生情的意境美中才能深深感受到这烟雨楼的美之真谛。
文园狮子林
假山园林的杰作
我是第二天再去避暑山莊时游的文园狮子林。
文园狮子林在水心榭东,隔镜湖与水心榭对望。水心榭在下湖与镜湖之间的水心,是一字排开的三座亭子,康熙年间就有了,乾隆定名“水心榭”,为乾隆三十六景之一。三亭中,有两亭是重檐歇山顶的方亭,中间是重檐卷棚顶的长方亭,亭两头还有牌楼。那牌楼,与我在北京所见的牌楼不大相同,看上去是两柱三楼的冲天柱式,可间柱两侧的明楼也是有柱的,不过那柱是悬空的垂花冲天式短柱,这样就使得牌楼像展臂将军,有一种威风凛凛的气概。后来我注意到,承德市区街上也多是这样的牌楼,是仿这里的牌楼造的?牌楼在水心榭两端有框景作用,与其相夹的三亭构成既富丽又气势非凡的画面。托举两楼三亭的是八孔石闸,那石闸,不大为人注意,亭景水景太夺人的缘故吧。从水心榭望文园狮子林,满湖残荷的黄褐色锦缎上横陈着粉墙灰瓦红柱的殿宇,殿宇背后由正在变色的绿林夹围,组合在一起,竟是别开生面的一幅佳景。走进文园狮子林中,最醒目的就是假山,放眼看去,亭子、殿宇、水塘、拱桥只觉都是衬景,多皱多层嶙峋怪异,以丑眩目的假山石堆起的假山张狂在视界里,想躲也躲不开,不敢说是遍园皆是,院中、亭侧、殿脚、桥旁、湖畔都是它的身影。假山的用石与文津阁与烟雨楼都不同,与纯太湖石也不同,是石灰质的湖石吧,诠释灰与白的湖石俏美。此园比较大,空间疏朗,假山在整体结构中一点不拥挤,从容但也霸气地引领风骚。园似分为了两部分,以一组粉墙灰瓦的高低建筑为界,西面是湖,湖西也是一组建筑,湖畔是疏密有度的假山;湖南有小拱桥,小拱桥连着假山和殿宇。沿湖的西岸从通道向拱桥走过去,边走边看湖景山景。东望,由假山切割的湖中的建筑倒影和湖岸的建筑构成的画面很迷人,上实下虚,有亭有殿,对称性极强,像把大钥匙。“钥匙”由湖石嵌柄,亭、殿、粉墙等各式建筑组件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线条与块面组成图案新颖的“钥身”。拱桥名“虹桥”,由乾隆皇帝命名,他连同此桥、假山、亭轩之类,共命名了十六景。还来不及一一寻找、对照,先过眼瘾。只觉虹桥处假山密簇,山景起伏凸凹有趣,如骤然节奏加快、音响激烈雄宏起来的旋律。登桥望假山,假山出脉,向东伸展,更嶙峋怪异有姿。桥南亦是湖,湖南粉墙内湖水中疏密高低巧布的假山又是一景。假山上有方亭,灰瓦攒尖顶,绿柱,这亭的空灵与山的实密形成对比,亦在水中成影,如诗如画。北侧假山下与湖边有一大型石围砖砌平台,这平台使这假山簇围中的空间格外空阔。砖台上有柱础,南北各两行,应是有廊的三楹殿的台基废墟,殿西假山有洞,洞应能通到内墙的西角门,现已封堵,透着悬秘。
文园狮子林的内院没能进去,凭栅栏可看到假山的一部分,那假山坐落的范围更大,东北角假山上有磴道,通到山顶之亭。来得晚了些,园中园清园时间较早,以假山叠石为骨、清池溪水为神,石峰玲珑、庭院幽深的文园狮子林未能尽览,留下深深的遗憾。据说乾隆皇帝特别钟爱这个地方,它所仿的苏州狮子林是假山的王国,这里又何尝不是!未到过苏州狮子林已深感这里尽显江南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