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2019-01-14陈明修
陈 明 修
(广东省封开县人民医院内科 肇庆 5265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缺血性脑梗死存在着关系。相关文献资料显示[1],稳定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不稳定性斑块不易破裂,进而不易形成栓子引发脑梗死[2]。在我国约有60%的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该病理可直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被证实为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3]。因此,临床上如何认识和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所在。现如今,高分辨率彩色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特征,更好地识别其斑块的稳定程度,并一直被使用在脑梗死临床治疗和研究中[4]。导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较多,常见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5]。因此本文对我院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脑梗死与经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43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非脑梗死住院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为(59.35±5.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2±1.6)年。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为(56.38±4.92)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5±1.4)年。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人员需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嗜酒等病史,检查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n ,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n ,LDL)等危险因素水平。由专业超色医生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仰充分暴露颈部。(1)采用二维灰阶对患者颈根部处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二维图像进行观察;(2)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各颈动脉血流方向、性质,是否存在缺损、狭窄、血液中断以及倒流;(3)确定取样门放置位置后,对其进行脉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查血管各时段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4)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观察斑块部位、大小、表面、内部回声特征,观察狭窄梗阻部位以及血流分别情况;(5)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对斑块进行分型。判断血管腔狭窄程度。
1.3 观察指标
高血压[6]:首次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非干预前提下对其1~2周不同时间段进行3次血压测试,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糖尿病[7]:患者入院后行血糖检查,两次以上测试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高脂血症[8]:TC≥5.20mmol/L或TG≥1.70mmol/L或LDL≥3.12mmol/L或HDL<1.04mmol/L;吸烟:患者发病前具有吸烟史,且每日吸烟超过10支,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饮酒:患者发病前有饮酒史,且每周饮酒量超过250g,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斑块结果检查对比
研究组颈动脉彩超检查共有34例患者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12例,两组斑块查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扁平斑、软斑、硬斑、混合斑及总斑块个数均较对照组数量多,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患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比
研究组患者危险因素TC、TG、LDL显著高于对照组,其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结果对比[n(%)]
组别组数扁平斑软斑硬斑混合斑总斑个数斑块检出率研究组433(6.98%)6(13.95%)27(62.79%)6(13.95%)42(97.67%)34(79.07%)对照组4301(2.33%)11(25.58%)2(4.65%)14(32.56%)12(27.91%)χ2-7.2329.02928.0714.85593.31452.603P-<0.05<0.05<0.05<0.05<0.05<0.05
组别组数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研究组344.98±1.022.35±1.231.33±0.242.30±0.14对照组124.31±1.211.65±0.541.71±0.842.01±0.47t-0.0350.0320.0100.001P-<0.05<0.05<0.05<0.05
表3 两组患者患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比[n(%)]
组别组数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研究组3429(85.29%)25(73.53%)31(91.18%)20(58.82%)对照组125(41.67%)4(33.33%)5(41.67%)3(25.00%)χ2-41.03732.47454.95523.491P-<0.05<0.05<0.05<0.05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等特点[10]。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位居第2位,该疾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或精神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双重压力[11]。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颈动脉彩超检查共有34例患者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12例,两组斑块查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扁平斑、软斑、硬斑、混合斑及总斑块个数均较对照组数量多,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脑梗死主要发病诱因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这与丁洁[3]研究相一致。
相关文献显示[1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脑梗的主要发病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诱发脑梗死关键因素不仅在于斑块在血管中的占位程度,更重要的是斑块内部结构是否稳定,不稳定斑块易破裂、脱落,形成栓子诱发脑梗死,其中软斑和混合斑是栓子主要来源[13~14]。结果显示:研究组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糖尿病:血管长期受到高压以及血液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血管顺应性下降,使血流减缓,从而使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加,导致斑块形成。(2)吸烟、酗酒:尼古丁、乙醇等物质作用下容易导致血管内容缺损,血流流速变慢,容易形成斑块[15]。研究组患者危险因素TC、TG、LDL显著高于对照组,其HDL低于对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继而提示脑梗死患者血脂紊乱异常的高于正常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因素,相关研究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独立威胁因素,其主要病理为动脉内膜管壁增厚、脂质沉积,从而引起斑块形成,甚至血管狭窄等。颈动脉位置较为表浅,是连接脑血管的主要动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受累的最常见及最直接的表现。
综上所述,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可能是诱发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