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019-01-14王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3期
关键词:本院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王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 100045)

内容提要: 目的:探索研究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推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信息化。方法: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上线的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在2018年,着手开发具有采购模块、设备基本信息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处置模块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结果:对医疗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是合理购置、使用医疗设备的重要保证。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建立促进了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代化。结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及分析是设备购置论证的重要依据以及设备高效、安全使用的重要保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儿科三级甲等医院。为适应现代儿科医学的发展,本院不断更新、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更快、更好地提供患者的客观临床信息,以便于临床医师迅速做出诊断、治疗,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综合实力。医疗设备种类、数量的增加,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日益增大。作为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1]。

2011年,卫生部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方法》,总则第四条提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在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第18号令《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总则第四条提出:鼓励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本院于2016年上线了医疗设备采购申请系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但该系统存在设备信息不全面、数据无法共享等诸多问题。因此,本院于2018年着手开展更加实用、记录更加全面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上线工作,以期实现全院设备正常、安全使用,从而达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目标。

1.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1.1 医疗设备现状

本院共有医疗设备5600余台,种类数千种,医疗设备资产总额约10亿元。本院管理的设备数量多,金额大,人员不足,手工化的设备管理方法无法与持续发展的医疗技术水平相匹配。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以医疗设备的需求、采购、安装验收、日常维护、维修和报废作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唯一性标识,为医疗设备建立档案,实时监测医疗设备状态和效益,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保障[2]。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采购论证、招标评议、采购执行、安装验收、档案管理、设备维修、计量管理、设备巡检及设备报废等环节[3]。

基于以上原因,本院于2016年上线了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图1. 设备基本信息

图2. 设备保养单及保养方案

图3. 设备维修记录

图4. 设备报残记录

1.2 原有系统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2.1 原有系统使用情况

该系统包括采购申请系统以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2个系统。①采购申请系统:可以查询申请进度、并且能够保留电子申请。②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记录了医疗设备从验收到报废的过程,包括记录新设备入院后的基本信息(图1)、设备的巡检、保养记录(图2)、维修记录(图3)、设备报残(图4)等。该系统可查阅设备的基本信息,并有工程师的工作记录,以及设备的维修维护记录。

1.2.2 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信息无法共享。本院采购中心负责医疗设备的论证、招标采购、签订合同、办理支付以及设备后期的维修维保谈判。医工处负责医疗设备的论证、到货验收、出入库、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报残等。由于工作由两个独立部门承担,存在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②资质管理困难。目前的资质管理均为纸质版储存,导致相关的资料无法及时查阅和追溯。③维修情况进展无法查询。设备使用科室对于医疗设备的报修目前为电话报修,部分无法准确记录,且维修维护响应不及时,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④无预防性维护、巡检提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巡检,可以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维修成本。⑤成本效益分析困难。医疗设备使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是购买医疗设备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采购论证时进行的分析相对粗糙,给采购前期的论证带来困难。

2.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基于上述问题,本院于2018年着手开展更便于设备管理、分析、信息记录更为全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上线工作。最终,本院与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更为全面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全院医疗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每个入院设备上贴有唯一的二维码标识,可调取该设备的相关信息。该系统主要包含采购、设备基本信息、质量管理、数据分析、处置五个模块。

2.1 采购模块

申请科室需填写申请事由、资金来源、安装地点、预计成本效益分析等。填写完成后,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可查看申请设备的用途、在用同类设备情况、工作量、已报残设备情况等。

2.2 设备基本信息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已采购医疗设备的管理。系统中录入的信息包括名称、品牌、规格型号、使用科室、代理商、资金来源、验收日期、保修期、购买价格、合同等。录入完基本信息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唯一的二维码,扫码可以查询设备的基本信息等。

2.3 质量管理模块

2.3.1 维修管理模块

设备使用部门对发生故障的医疗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向医工部门发送维修申请,责任工程师在手机上即可收到报修申请。使用科室可以通过查询功能查看设备维修情况及进展。维修完成后,系统生成维修工单,并将维修情况记录,方便以后查询。如维修产生费用,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维修费用申请。

2.3.2维护保养、质控(计量)管理模块

用于记录设备预防性维护、巡检、保养、计量、质控情况。责任工程师根据设备属性,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并录入系统。系统可根据设定的时间进行提醒。工程师可以查询计划执行情况,并结合使用、维修情况进行设备等级评定。

2.4 数据分析模块

2.4.1 成本效益分析模块

常用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两种[4]:

投资回收期法。指通过收回医疗设备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来判断其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医疗设备投资总额÷该医疗设备年净收入。医疗设备净收入=总收入-总支出。投资回收期越短,风险越小,经济效益越好。

投资回收率法。指医疗设备每年获得的净收入与投资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净收入÷该医疗设备投资总额×100%。投资收益率越高,风险越小,经济效益越好。

医疗设备净收入是指该医疗设备全年收入总和再扣除运转成本后的净值。运转成本包括医疗设备折旧成本、人员及管理成本、维修及材料消耗成本、房屋使用及修缮成本、水电气成本[5]。

本系统通过已录入的采购成本、维修计量费用、耗材费用;结合相关系统(HIS、PACS等)接口提取该设备的工作量、总收入、折旧成本;再结合科室通过计算录入的其他成本,如人工费用、水电费用等,就可以计算每台设备的效益分析。通过设备横向及纵向的效益分析,可以为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提供有力的论证依据。

2.4.2 维修分析模块

通过维修分析,可以统计医院设备维修次数及维修金额,并且可以根据使用科室维修金额、设备维修金额等需要关注的参数进行动态化可视排名。维修分析能够直观给出报修次数高的科室、设备,从而客观分析设备性能,为合理采购提供依据。

2.4.3 工程师工作量分析模块

对于工程师的工作量以及科室对工程师的维修满意度分析,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为工程师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有利于工程师提高专业技能。

2.5 处置模块

对于已到使用年限,且无维修价值的设备,设备使用科室可以进行报残申请,审批完成后,对申请报残的设备进行处置。对已报残的设备可进行统计查询。

3.小结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已成为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的性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也是建立现代化医院的必要条件。

目前,本院全新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还处在起步阶段,今后将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及旧系统存在的问题,积极与临床沟通、与公司沟通、全面考虑,努力开发出符合本院运行模式、高效管理的系统。

猜你喜欢

本院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