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疗设备维修困境与对策
2019-01-14黄光炜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523127
黄光炜 东莞市中医院 (广东 东莞 523127)
内容提要: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增多,人们长时间应用电子产品,并且在应用电子产品过程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人们的眼睛经常会出现问题。在治疗眼科疾病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眼科医疗设备。眼科医疗设备的种类多,并且各项设备都是具有较高的精密性,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对眼科疾病的治疗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对眼科医疗设备的维系技术的探讨,通过合理的维修方式确保眼科医疗设备的性能始终都处于最佳状态。
医疗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眼科医疗设备在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院对眼科医疗设备的需求逐渐增加。由于眼科医疗设备的陈旧老化,在眼科医疗设备的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损伤,它也无法充分发挥眼科医疗设备的作用。因此,医院在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下,应随时对眼科医疗设备进行更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眼科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确保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通过总结眼科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医疗水平提高的对策。
1. 眼科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状
1.1 技术人员的困境
目前,医院的眼科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存在重装备轻管理、重采购轻维修以及重医疗科室轻工程科室的现状。设备维修队伍力量薄弱,存在设备维修人员年轻、经验不足、学历参差不齐、人员流动大以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等现象。其结果造成眼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脱节。现有维修技术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其表现为:①文化层次不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尚待提高;②维修技术、技能滞后,甚至是“作坊式”的维修模式,缺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踏实苦干、刻苦钻研的精神;③医院对医学工程科重视不够,医学工程人员待遇较低,有后顾之忧,且积极性受到直接影响。
1.2 眼科医疗设备维修监管存在漏洞
医院对眼科医疗设备的维护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医疗工程部制定了《眼科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和《眼科医疗设备维修流程图》。然而,由于监管原因,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仍有个别维修监督失控。如果眼科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问题,由于紧急情况或其他原因,使用部门直接联系生产厂家进行维修,医疗工程师没有到现场进行检查,生产厂家在维修完成后开具发票,由使用单位开具。科室要向医学工程部汇报,不仅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掌握眼科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不利于正确评价医院设备维修效果[1]。
1.3 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学科薄弱,设备维护力量有限
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目前还处于起步时期,医院还没有这方面的整体概念。目前国内仅有一些大型医院设置有专门的医学工程科,近来逐步加大了政策、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经费等方面的投入。绝大部分中小医院只设置了设备处(科),并且依附于眼科医疗设备维修组,维修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态度散漫。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更新,医院的维修人员缺少必要的技术培训,专业潜力得不到发展,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医院在政策、待遇等诸多问题上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维修管理机构内部的缺陷是造成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
2. 眼科医疗设备的科学维修措施
2.1 依据先简后繁原则对设备进行检修
眼科医疗设备是一项先进的、现代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但是,从眼科医疗设备的行业情况来看,厂家对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内容都进行了保密,维修人员无法掌握眼科医疗设备的技术参数,这样也就增加了设备维修的难度。从目前对眼科医疗设备的维修情况来看,实际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都是依据自身的经验,制定一套合理的维修方案,然后,将维修方案应用到维修作业中,要依据方案,完成对设备的拆卸、检测,通常来说维修过程中都应当坚持先简后繁原则,这样如果故障出现在简单的零件中,可以避免对复杂零件的维修,这间接的降低了维修难度。
2.2 加强对设备的观察,简化维修作业
在对设备的故障进行维修过程中,为了确保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急于打开机器设备,应当对设备的操作面板进行应用,完成相应的操作,同时还应当对设备自身的程序,以及输入和输出等部件进行应用,在操作期间,维修人员应当对设备的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各个部件的异常状态,对可能引起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要找到引起故障发生部位,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应当坚持能不拆卸就不拆卸,能少拆卸就少拆卸原则,通过该维修方式,在维修过程中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对于眼科医疗设备故障的维修来说意义重大[2]。
2.3 重视眼科医疗设备维修工作
设备维护对医院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眼科医疗设备正常使用的前提。它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使用者的安全,而且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医疗水平。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设备维修改革应成为深化医院整体改革的重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及时对维修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快速适应现代设备,对医院眼科医疗设备维修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保证其工作水平和个人成就的快速提高。如果能用考核体系对能力不足的管理者进行处罚,可以促进眼科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全面实施,提高整个眼科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团队的道德修养。
2.4 建立多渠道设备维修模式
眼科医疗设备进行测量质量控制、检查和维护,通常由医疗工程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检测和技术鉴定。如果现场无法解决,应及时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现场维护,外部维修方应做好设备的交接登记。外部维修工程师的反馈应与其他第三方维修公司沟通,确定维修价格。眼科医疗设备的故障分析数据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查阅,避免了外部维修人员对小故障和大修理的高维修成本。多通道维护应强调第三方维护。在欧美国家,第三方维修公司是平衡设备维修市场的重要力量。中国大城市有很多第三方维修公司,其中一些公司拥有强大的维修技术力量,甚至可以为医院提供备用设备。第三方维修费用比厂家便宜,设备维修技术更开放,医院工程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维修市场的多元化,不仅可以形成外部维修市场的竞争,而且可以提高维修效率。
3. 定期对眼科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
眼科医疗设备作为一种高精度设备,其对性能的要求较高,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眼科医疗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都是长期积累造成的,只有少数故障是“突发性故障”。由此可见,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对严格眼科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应用性能进行检测,并且依据检测结果,对可能会出现故障的元件、模块进行重点检查,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当及时进行预先处理,通过该方式,可以降低故障的发生率,确保眼科医疗设备的正常应用[3]。
4. 结束语
眼科医疗设备不断增多,设备维修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在眼科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要对引起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缩小故障的范围,最终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完成相应维修作业。设备维修是一件复杂的工作,维修人员在该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细心,而且要心平气和,确保检查故障时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使设备的性能能够得以恢复,在医疗过程中发挥其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