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研究
——基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
2019-01-14李忠华
李忠华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湖南 株洲 412000)
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承的五大职能,而专业群是实现高职院校五大职能的载体。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应以一流专业群作为“抓手”和“灵魂”。学校办学实力如何,有没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水平上。专业对接的是具体的岗位,而专业群对接的是岗位群或产业链。因此专业办得好不好,一定要从专业与产业的关系的视角找原因。 建设一流专业群,需找到与产业的对应关系,与从“对接、服务、助推、引领”这四个层次得到体现。
一、专业群是否对接产业链,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重要保证
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上,这种定位,要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和对接,以体现产教融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上,更体现在专业群的构建上。在湖南及株洲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包括规划、设计、勘察、工程建筑、车辆制造、通讯信号、中高压供电、牵引供电、防灾报警、给排水、消防、环境控制、工程概算、运营管理等30多个专业领域,这里面又可整合为三条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运用产业链、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产业链、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产业链。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定要对接产业链开设自已的专业并组建专业群,专业的设置应覆盖全产业链,或覆盖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或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这是构建专业群的基本逻辑思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时,对应的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在全校范围构建了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控制、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轨道交通电务技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五大专业群,其中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专业优势,重点建设的是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控制两个专业群,专业的设置完全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全方位满足产业发展需要,铁道类专业及在校生人数占全校专业及学生总数的75%左右。
二、专业群为行业提供服务,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种服务,一是为行业提供新时代背景下所需要的个性化“定制”人才。在“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行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与规格均不时在发生变化。中国高铁产业,正向着高速、重载、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所需人才需具备适应铁道行业发展需求的特质与个性。学校专业群以精准培养“能制造、会驾驶、懂维修”的轨道交通行业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为定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四大核心“特质”的学生。二是实行定单班培养,为行业企业提供定制人才,近三年合作开办“全订单”“半订单”等多种形式订单培养班共计148个,订单学生6000余人,“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比例达70%以上。三是创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创新了“校企双向双主体”“双主体订单式”“五对接、五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四是实行课程内容改革,将虚拟轨道列车技术等均已新增至核心课程,并将磁浮列车、超级电容列车,自动驾驶等内容纳入专业教学。五是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了“活页式”“手册式”等校本化教材,广泛开展理实一体、项目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方法。六是为行业企业开展员工职前、职中、职后培训,服务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的需要。近3年学校为国内中高职院校培训师资、为轨道交通企业培训员工3万多人次。
三、专业群助推产业技术发展,是体现专业建设实力的重要方面
行业企业的发展,均需要一些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在大企业开展自行研究不成问题,但在中小微企业开展自行研究,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专业通过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院士工作站、生产型实训基地,共建职教集团或产学联盟,以实现双方的人力资源互派、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实现专业群助推产业技术发展,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建设院士工作站,院士带领学校的教师搞研发,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刘友梅院士工作站,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卡脖子”技术,院士带领校内科研骨干,与企业人员一道,进行技术攻关。二是建设校中厂、厂中校,近两年,学校依托湖南示范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职教集团,集团内企业主动捐建和与学校共建校内实验室6个、研究所3个,共建共管校外实训基地22家。长沙供电段提供两台铁路接触网作业车给学校,建设“接触网练兵实训基地”;珠海伟创力公司提供SMT生产设备,捐建电子产品生产实训室。三是建设产业学院,学校与世界500强的高铁龙头企业,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共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双方通过“双师”互聘、校企协同培训、共同技术研发等,共同构建“学、研、训、产、用”五位一体的实体学院,并与企业共建“湖铁-博众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四、专业教师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是促进专业引领产业的现实路径
专业群引领行业发展,一是技术的引领,高职院校教师通过专利或产品的转化,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近年来,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发的16项新产品中,9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1项填补电力机车配件空白。二是规划时双方需求与要素的相互嵌入,将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技术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有机结合。三是在产品的合作研发上,学校以自身的实力服务企业的需要。学校具有独资的校办企业——天一实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轨道牵引机车部件研制、开发、生产的专业化厂家,是中国中车产品链中重要一环,年产值1.5亿以上。天一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实用新型机车产品,包括新型入口门锁、机车齿轮罩等10余项配套新产品。部分产品随主机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其产品节省了企业自主研发生产配件产品的成本和精力,能使企业集中优质资源发展主业。
专业群与产业链的这四个层次关系,是逐一递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才能促使专业群不断良性发展,进而达到“行业离不开、业内都认可”“中国特色、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专业建设的源头问题与服务的逻辑起点问题,才能解决产教真正融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