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意义分析

2019-01-14高岩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营口11500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几率准确度胆管

高岩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营口 115003)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腹部CT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病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80例患者均实施腹部CT扫描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石病症的结果。结果:通过腹部CT扫描检查,检出的患者有62例,经核磁共振对胰胆管成像检出病症患者有78例。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腹部CT检查方式比较,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和腹部CT检查方式比较,使用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方式,可以有效对肝外胆结石进行检查诊断,检出几率相对较高,且准确度高。

肝外胆管结石又称之为肝总管结石,临床较为常见的主要是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特征主要是胆汁合并细菌感染、胆管内部的压力升高、胆汁的排泄受到阻滞、胆道被阻塞,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是胆绞痛、黄疸、寒颤与高热症状。多数情况下,肝外胆管结石病症通常会出现胆管、胆囊现象,胆结石多在胆总管的下段,某些结石相对松软,与泥沙性状相似[1]。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胆结石发病几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本次就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腹部CT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病症的临床意义,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42例,女性患者有38例,年龄24~76岁,平均(50.6±2.6)岁。80例患者在没有进行腹部CT与核磁共振检测的情况下,实施消化内径胰胆管成像检查,最终80例患者被明确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

1.2 方法

80例患者均实施腹部CT与核磁共振检查。80例患者首先采取腹部CT扫描检查,采用CT扫描诊断仪器,将扫描的参数设置为层厚5mm,螺距设置为1,所有患者图像均采取常规薄层1mm之后再重建。在检查之前一晚,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在检查当天的早上禁止患者饮食,并嘱咐患者饮用适量的清水,充盈患者的胃肠道,给予患者常规扫描检查之后,再增强扫描检查,扫描检查的范围主要是膈顶到肝脏下缘的位置。第二天患者则实施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采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器,在患者检查前一晚要清淡少食,且不能使用含有铁质的食物。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石病症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方式检查诊断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检查诊断结果以%表示,行χ2检验。不同数据进行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有80例。通过腹部CT扫描检查,检出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有62例(77.5%),误诊8例(10.0%),漏诊10例(12.5%),经核磁共振对胰胆管成像检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有78例(97.5%),误诊2例(2.5%),无漏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腹部TC检查方式比较,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明显(χ2=14.63,P<0.05)。

3.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主要是原发性与继发性结石两种。原发性结石占绝大部分,主要是在胆管系统内部的结石,显示出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两种[1,2]。而继发性结石主要是胆囊内部结石排到胆管内部,绝大部分属于胆固醇结石。因为结石的成分不相同,使用腹部CT实施检查诊断的时候,能够发现胆总管内部高密度影像,胆总管内部附近有高密度影像与中间低密度混合结石影像,少数结石会由于与胆汁过密接触而产生漏检的显效,也是腹部CT检查对于结石检出几率较低的主要因素。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检查诊断方式多为螺旋CT与核磁共振检测,多层螺旋CT检测仪器,主要是使用X射线的断层扫描技术,腹部CT检查对于腹腔肝脏位置梗阻、穿孔与积液、结石是否存在性的检查,在检查之前给患者碘对比剂溶液,减少伪影的存在,能够最大程度的反应出患者病症的情况。核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为新型的非介入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施检查的时候,不采用造影剂能够直接实施操作,单单只是使用T2加权成像技术,促使胆汁与胰液呈现出明显高的信号,周围的器官与组织呈现出低信号状态,能够有效地对低信号结石进行检出[2,3]。

任玉清[3]的研究显示,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几率诊占92.9%,与腹部CT检出几率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因而,核磁共振技术与腹部CT检查技术比较,使用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进行诊断,检出几率相对较高,诊断结果的准确度相对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由于设备软件与硬件的不断完善,其分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扫描的速度不断加快,投影的方式会更加优化。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有80例。通过腹部CT扫描检查,检出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有62例,确诊率为77.5%。经核磁共振对胰胆管成像检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有78例,确诊率为97.5%。说明腹部CT检查的确诊率要低于核磁共振检查。原因在于,CT扫描检查的分辨度要低于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地观测到肝外胆管结石的性质、形状、形态等等。有利于临床对患者结石病症进行准确判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促进临床治疗效果。肝外胆管结石属于肝胆外科常见病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多为腹痛、寒颤与高热、黄疸,少数重症患者会体现出神志变化与休克的症状[3,4]。对肝外胆管结石病症检查诊断方式主要是依靠影像学的检查结果,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属于诊断准确度相对较高,且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以上结果发现,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技术要显著优于CT检查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诊断治疗效果,也能够为临床医生判断肝外胆管结石病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患者病症治疗效果的提高,促进患者的预后与恢复效果[4]。

综上所述,和腹部CT检查方式比较,使用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方式,可以有效对肝外胆结石进行检查诊断,检出几率相对较高,且准确度高。

猜你喜欢

几率准确度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