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2019-01-14张一楠张永惠宫卫东张春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抚顺11300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分流管脑积水开颅

张一楠 张永惠 宫卫东 张春雨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抚顺 113008)

内容提要: 目的:对脑室内积血合并脑积水患者采取微创术治疗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3例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成探究组(50例)和常规组(43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开颅术治疗,探究组采取微创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探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生活能力自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探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术后并发症率为7.0%,常规组分别为78.8%、22.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内积血并脑积水,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脑室内积血是临床常见一种急危重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病死率与致残率。脑积水是其常见并发症,是因脑室内积血影响到脑脊液正常排出,而致蛛网膜下腔内潴留大量液体引起。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颅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发生并发症,整体效果不太理想[1]。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技术创新和发展,微创手术在脑血管病症治疗中逐步应用开来。本文回顾了本院脑室内积血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外科接治的93例脑室内积血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通过颅脑CT、MRI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为首次发病,近期未用抗凝血药物,且在发病后2h内送院诊治,入院时格拉斯昏迷评分为(GCS)3~8分。患者均对手术方法知情并同意。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凝血机制障碍、脑肿瘤等患者。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探究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7~75岁,平均(65.5±3.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24例,丘脑13例,小脑8例,脑叶5例;积血量平均(32.5±3.1)mL。常规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55~78岁,平均(66.1±3.7)岁;积血量平均(33.1±2.7)mL。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利尿、血压控制、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常规组行传统开颅术治疗,患者全麻,根据患者脑室内积血情况作马蹄形或者弧形切口,再锯骨成窗,呈“十”字形将硬脑膜切开,逐层切开并分离脑组织与蛛网膜直到积血腔,在显微镜下清除积血、血肿,并清理积水,再妥善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探究组行微创术治疗,患者局麻,选取患者前额中线旁约2cm处和发际线后约2cm处为穿刺点,用尖刀在穿刺点作一道约0.5cm切口,自头侧进针约5cm,再拔出针芯,沿着穿刺针缓缓置入分流管直到椎管腰大池3.5~4cm处,往患者腹侧作皮下隧道。然后选择额前上棘、右下腹以及脐连线中外1/3部位置入穿刺套针,拔出针芯,把末端分流管妥善置进盆腔内,分别和近、远端分流管与阀门相连。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对引流管进行充分冲洗,把0.9%生理盐水4mL+3万U尿激酶混合液缓缓注入脑室下,夹闭引流管4h后开放,2次/d。引流过程中,每3d取适量脑脊液检查,以便掌握有无出现颅内感染。通过头颅CT实时监测,待积血、血肿完全消失后停止,如病情无变化,体征稳定,可拔管。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在术前、术后6个月应用NIHSS量表评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ADL评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探究组手术时间(52.82±8.33)min,术中出血量(48.72±3.24)min,术后住院时间(17.75±4.17)min;常规组手术时间(65.13±10.25)min,术中出血量(92.14±3.60)min,术后住院时间(23.25±5.15)min。两组手术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探究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硬膜下积液各1例;常规组出现肺部感染、硬膜下积液各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并发症率(4.0%对16.3%)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117,P<0.05)。

探究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分别为(27.18±3.35)分和(27.10±3.42)分,ADL评分分别为(5.63±3.52)分和(35.24±3.7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探究组和常规组NIHSS评分分别为(5.31±1.17)分和(12.19±1.27)分,ADL评分分别为(62.25±4.26)分和(50.13±4.51)分,组间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室出血并脑积水治疗关键是及时清除颅内积血、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损害,减少致残和死亡发生[3]。传统开颅术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症状,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预后较缓,在临床上受到一定限制[4]。近年来,微创手术脑出血治疗中广泛应用。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其具有以下优势:(1)局部麻醉下手术可减小麻醉药物对患者影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2)手术时间较短,操作便捷,分流管固定牢靠,且应用可调压分流管,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脑脊液被引流,可减少颅内感染风险;(3)减少对大脑重要功能区损伤,降低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风险;(4)手术切口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康复快,缩短住院时间,进而减少治疗费用。本研究中,探究组患者采取微创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6.3%。表明微创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整体优于传统开颅术,与王智勇等[5]报道基本一致。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可见,微创术可有效改善脑室积血并脑积水患者颅脑血循环,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分流管脑积水开颅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方法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