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协调研究
2019-01-14陈孝荣
陈孝荣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重庆 404000)
高校美术教学应该妥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除了构建良性互动体系外,也要将课堂打造为一种平台,通过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筛选教学素材,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特别要从现代教学规律和学生培养规律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助力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活动实现全面创新。
一、当前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创新诉求
当前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创新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就是让课堂有效教、让学生有效的学和参与,良好的“教法”与创新性“学法”是当前实现高校美术教学创新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当前推进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学法优化,就发展成为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核心要求。当前美术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注重对教的方法进行调整,也注重对学生学的方法予以优化,整个教学活动创新成效突出。
在目前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创新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其一,要始终把握学生这一课堂的关键,无论是美术教学的方法,还是美术教学活动所选择、筛选的内容,都应该从学生的趣味学习出发。只有始终秉承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推进美术教学创新。其二,要注重诠释美术教学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要将该教学活动的艺术优势和美学内涵放在核心位置,要打破传统的规律与技巧教学,注重诠释文化优势和艺术特征,打造综合性、立体化教学新形态。其三,要注重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和优化,通过使用全新教学规律,使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实质性创新。
二、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协调性策略
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活动正面临教学创新与学法优化的时代环境,想要实现该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既要融入美术专业的学科特点,也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培养规律,通过实施个性化的“教法”和内涵性“学法”,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掌握真知识,学会新技能。
(一)立足美术学科特点——扎实推进“教法”与“学法”有机融合
美术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内涵性,尤其是良好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注重诠释美术教学的创造性优势,通过引导学生精准掌握教学规律与美学内涵,在融入学生学习规律和表达特征的同时,优化教学机制,改善美术学科教学质量与效果。在将教法与学法有机融合时,要尊重美术学科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全面创新,推进美术教学活动的改革优化。“教法”与“学法”,客观上反映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确定了“课堂谁为本”和“课堂分工”的问题,在良好的教学模式中,一定是学生主导、老师引导的全新课堂关系。通过构建全新课堂关系,让美术教学根本创新。
(二)立足学生培养规律——打造有个性的“教法”和有内涵的“学法”
美术学习是一门创造性课程,从对绘画对象的模仿与观察,乃至具体表达,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才能在系统化的绘画训练中,精准表达绘画对象的具体特点,实现美术教学的最佳效果。此外,任何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都需要文化认同为基础,通过打造有内涵、有个性的学习体系,树立学生为本和文化为本的内涵式学习课堂,实现高校美术教学的理想效果。此外,想要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实施自主性、启发性美术教学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对美术学习的良好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美术教学得到真正创新。
三、结语
美术教学作为高校艺术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科学完善的美术教学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品鉴和人文审美素养,更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人文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完善的艺术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全面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研究美术教学活动中,“教法”与“学法”的协调性,实际上,就是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本质内涵进行科学认知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