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被误解的眼泪
2019-01-14张金萍
一、紧张的初三怎能流泪
一次模考后,晓天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流着泪问我:“老师,我们现在每天不停地学习和考试,这样的人生到底为了什么?”
升入初三后,随着复习与考试增多,原来能干、自律的女生晓天一下子变得脆弱和多愁善感起来。她感觉生活没劲,在教室里很憋闷,整个人没有力量;同时又觉得哭泣是弱者的表现,不够阳光、不够坚强,对内心的失落既想推开又急着逃避。晓天想让自己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努力地自我调整,可越调整越难受,用她的话说就是:“心好累,很想哭,可初三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能哭。”
二、压抑的情绪需要泪水
存在主义是一种体验和接纳的态度,首要目的并不在于消除症状,而是使个体重新发现并体验自己的存在,引导个体觉察状态、珍惜当下、分享脆弱,卸下角色和面具,呈现真实的自己,找回生命的意义,增加个体的掌控感。
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整理自己的内在,对一个正在压抑的人来说,能够陪着她、倾听她,让难过的眼泪尽情流出来,让悲伤得以表达,她的内心就会轻盈起来,继而启动自我力量找寻成长的方向。根据晓天对眼泪的回避与偏见,我和她协商采用存在主义态度慢慢接纳,让她逐渐感受自己的心情,寻找悲伤背后的力量。
三、有觉察的哭泣
晓天的心情在考试前后明显低落,但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有充分的自知力,社会功能完好,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属于考前被负性情绪困扰的状态。共开展了6次咨询,主要工作如下:
1.矫正错误认知,接纳、理解并表达情绪。
晓天的咨询目标是消除负性情绪,让自己积极投入学习。这个咨询目标本身就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负性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
与晓天交谈发现,她对忧伤采取回避态度,常常是想要哭了,又吸吸鼻子憋回去。我引导晓天感受自己的内心,慢慢描绘,在描绘中允许自己哭出来,因为眼泪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礼物,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晓天在描述中几次提到考试失利,她说想到家长和老师的期盼,感觉愧疚、难过,认为自己做得不好,很没用。对于这类表达,我给予她充分的共情和理解,晓天压抑的心慢慢打开,开始低声地啜泣。
哭泣是一种最原始的情绪释放,但这只是辅导的开始,单纯的哭泣并不能达到辅导的效果,来访者的觉察和解读才是关键。晓天说:“眼泪在说对不起,它知道我在努力。”这是愧疚的眼泪,是进入初三后承载着期望和压力的泪水,当它被命名和赋予意义时,失落的心情被接纳,曾经的努力被理解,内心的力量自然回归。
2.赋予负性情绪正向意义。
很多时候,经历悲伤后我们的内在会变得越来越坚韧、接纳和成熟,低落的心情也可以成为一种促进深沉思考的情绪反应,是力量的汇聚、智慧的总结。咨询最初,晓天一直想找到快速投入学习的方法,不愿在“难过”的情绪上浪费时间,可越是这样,内心反而越沉重。后面的咨询中,晓天逐渐理解了内心的失落,在哭泣中鼓励自己,并决定再次勇敢出发。
3.绘画总结:眼泪的精彩。
绘画作为一种非言语的表达,可以帮助来访者将无法说出的潜意识冲突表达出来。音乐引导后,晓天画出了心灵的感受,起名为“眼泪的精彩”,她说这是一个雨后出行的人,天气很凉爽……通过描绘作品,晓天的内在状态予以外化或投射出来,内在自我得以重新整合,这将更好地促进认知与行为层次的改变。
四、眼泪是打开内心的钥匙
眼泪很容易被误解,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是“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其实流泪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帮助人们从失败、伤心、难过中走出来是它的功能之一,哭是一种健康的情绪释放方式。通常我们会担心越哭越软弱,其实不然,这恰是另一种强大,是接受情绪并勇敢与内心对话的过程,痛痛快快地哭过一场,心会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咨询中,我清晰地感受到晓天的变化,从一开始对情绪的压抑、克制到后面的表达与思考,被了解、被尊重后,她重新注满力量。
辅导中,我始终做一位安静温暖的陪伴者。对于心灵的工作,最简单也最难做到的就是好好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本身也是咨询师的一项技能,是咨询辅导中开放、投入、支持的状态,是真情的理解与关怀。
咨询师不是万能的,不能给每个人指出一条明路,但是可以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使得来访者释放压力并觉察内心的存在,这个过程就是疗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美学校 张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