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
2019-01-14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处理,很容易造成后续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效果受损的情况,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者开裂的问题,进而影响通行质量。因而要重视软土地基所带来的危害,在未来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要重点把握好对于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结合施工现场条件以及最终施工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最终选择较为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分析
随着当前我国公路系统覆盖面越来越广,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遇到较为恶劣的地质状况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软土地基就是威胁较大的重要地质类型,比如杂填土、淤泥以及粘土等,都会对施工建设造成较大影响。切实解决软土地基问题便显得极为必要。
软土地基指的是比较松软的土质区域,该类地基结构的强度相对较低,不具备较高的承载力,孔隙比往往比较高,几乎都大于1,甚至不少都大于1.5,含水量往往也比较大,这样就会对施工建设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易发生较为恶劣的问题事故。一般而言,软土地基的压缩系数约为0.5~1.5Mpa-1,最大可达到4.5Mpa-1。
笔者结合现阶段公路工程项目中遇到的软土地基情况,经过分析,将具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软土地基的自身强度较差,相应的,其抗变形能力也比较低,在面临外界振动或者是荷载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形变,造成地基结构失稳,进而影响到后续公路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耐久性也会受到影响。
在具体应用中,软土地基还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不仅可能带来严重的车辙问题,还会出现裂缝等隐患。
此外,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还易出现高含水量,并且自身的透水性并不理想,在后续施工应用中会导致较为明显的滑动危害,形变存在着严重的不可控性。这就需要公路工程项目予以高度重视,从含水量方面着手处理优化,解决一系列不良威胁。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强夯法
针对软土地基具有的可压缩特点,强夯法具备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能够更好地对软土地基密度不高的区域进行有效处理,相对而言操作较为简单,耗时较短,规范操作的效果比较理想,成本也能够得到较好控制。
强夯法主要就是利用起吊设备以及重锤,对软土地基区域不断夯击,借助于冲击力,使得软土地基更为密实坚固。在应用强夯法时,重锤起吊高度以及重锤质量需要提前验算,保障最终软土地基得到优化处理。
在很多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都可以实现理想的优化目的,比如黏性土、湿陷性黄土以及碎石土等,尤其是砂性土质的软土地基,更要首选强夯法。
换填法
相较于强夯法,换填法的应用效果同样也比较理想,能够在淤泥、杂填土以及松散土地基中得到有效应用,而且操作机制相对简单,只需要将不利于施工建设的软土地基土壤置换即可,如此便能规避不良地质的威胁,更好地提升整体地基结构的稳定性效果。
在换填法的具体应用中,要对置换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置换后的地基结构能够表现出更为理想的施工应用性能,比如卵石、煤渣以及素土等,这些材料的强度相对较高,同时还具备较为理想的抗腐蚀性能,都可以在换填法应用中表现出很好的效果。
在应用换填法前,需要明确待换填的具体区域和深度,确保可以将原有不利于施工建设的所有软土彻底清除,避免影响后续公路工程的施工效果。为了更好地提升换填法的实际应用性能,往往还需要借助于夯实操作进行优化处理,保证换填入的材料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压实处理,最终达到密实的效果。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针对的是含有大量水分的软土地基,实现含水量的明显降低。首先,要在软土地基结构中设置较为合理的塑料排水带或者是袋装砂井,构建排水通道,更好地促进排水。在排水工作完成后,同样也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式,以更好地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固结效果。
为了提升排水效率,需要借助于一些加载处理方式,促使软土地基能够在外在作用力下形成更为理想的排水效果,比如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以及电渗排水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结合不同软土地基的表现以及具体施工需求恰当选择。
表层处理法
表层处理法固化不仅针对软土地基的表层结构处理,还可与其他多种处理方式灵活搭配,针对不同软土地基采取不同的方式操作。要应用表层处理法,首先要合理设置排水沟槽结构,降低软土地基中所含的水分,规避滑动风险。要严格把关好相应的沟槽结构的尺寸,一般宽为0.5m,深为0.5~1.0m。如果需要回填处理,则同样需要把握好回填材料的审查,保证土质适宜,具备理想的透水性能,并且自身强度和承载力突出。
砂垫层的应用在表层处理法中也比较常见,要合理设定砂垫层的厚度,一般要保证厚度在1±0.3m范围内。对于一些存在黏土的软土地基还需要借助添加剂,确保软土地基能够通过必要反应达到优化的目的,比如水泥以及熟石灰都可以得到有效处理。
深层水泥搅拌法
深层水泥搅拌法主要就是利用水泥材料,在软土地基的深层结构中不断搅拌,促使其能够形成更为理想的固结效果,最终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深层水泥搅拌法的应用中,首先需要选择恰当的水泥型号,水泥混合料的配比也需要严格控制,确保其能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理想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有助于降低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提升其支撑效果。
在灰浆搅拌机的实际应用中也需要严格把关,确保搅拌机的参数设置合理,对于安装方位也能够进行优化,保证在固定区域表现出较为适宜的旋转和固结效果。在搅拌操作中需要上下重复搅拌,提升整体软土地基的固化水平。
深层水泥搅拌法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软土地基,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具体软土地基深度以及范围规范操作。
高压喷射注浆法
相对其他方法而言,高压喷射注浆法比较简单,作用却不可小觑。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就是结合设计方案的需求在软土地基区域钻取合理的孔洞结构,在孔洞内利用高压设备喷射注入泥浆,促使其能够形成软土地基切割破坏效果,在经过固化反应后,可以很好地提升整体软土地基的固化效果。
高压喷射注浆时需要把握好高压设备的类型,确保相关参数布置合理。在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应用中,同样也需要有效配置泥浆材料,使其均匀分布到软土地基的结构中,确保其能够在软土地基中发生合理反应。
高压喷射注浆法能够在粘性土或者是砂类土中得到较好应用,最终表现出理想的整体结构固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