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由“记”到“用”
2019-01-14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它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是,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上,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应用能力往往没有得到发展。对此,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总结了教学中“五要”。
一、要有规律性的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方程式有近50个,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重视传授其中规律,学生自然不容易掌握,学困生更是如此。
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这在整个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具有统领性的指导作用。学生对“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关注较多,知道要配平,但对“重新组合”没有深入思考。“重新组合”是怎样组合?组合有没有规律可循?
其实,在初中化学知识范围内原子间组合还是有一点规律的:(1)H元素喜欢与O元素组合成H2O;(2)C元素喜欢与O元素组合成CO2,当氧不足时暂时组合成CO,有机会再转化为CO2;(3)正价元素喜欢与负价元素组合成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化合物。用这些规律就可以写出绝大部分的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将学生从“英语单词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二、要有一致性的方法指导
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配平”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常为学生总结多种配平法,如奇数配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色,但也有其适用范围。当学生面对具体的化学方程式时往往不知道选用哪个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相对一致的方法指导,不能让学生迷失在诸多方法之中。笔者建议使用“比例法”,因为原子间的组合是有规律的,组合的个数比也是一定的,只要找到这个比例就可以轻松配平。其具体步骤:首先,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原子间的组合比例;其次,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暂用分数或小数表示,使其成比例,再转为最简整数比;最后,由反应物计量数确定生成物的计量数。
例如,配平 CH3OH+O2点燃CO2+H2O。
分析:由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知中,1个碳原子需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需要1个氧原子,则4个氢原子需2个氧原子,共需4个氧原子。1个CH3OH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还需补充3个氧原子,因此在O2前配上“1.5”,使其成比例,再同时扩大一倍将其转化为整数比即可。
用这种“比例法”就可配平初中所有化学方程式。通过教师指导训练,就可帮助学生排除对“配平”的心理恐惧,从而树立信心。
三、要有本质性的理解教学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且比值不变。正是根据这个特点才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由此,初中阶段的化学内容中代入计算的数值应符合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是质量,体积要转化为质量;其次,必须是纯量,不纯量要转化为纯量;最后,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量或实际生成的生成物的量,没有参加反应或不是此反应生成的量应扣除,不能代入计算。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量时才能保证其比值相等,因此,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维方向就是将不符合要求的量转化为符合要求的量。
倘若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讲清这些内容,只是列举了好多计算类型,将其复杂化,就会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四、要有延伸性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书写上,更重要的是应用。
1.依据化学方程式描述反应的现象。学生描述化学反应现象时往往死记硬背,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依据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的现象。例如物质燃烧可从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放热、生成物三个方面来表述;固体与液体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生成物的变化来表述;等等。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化学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高点。当学生学习完一个化学方程式后,教师要不时地引导学生回忆其实验装置、设计原理、现象、反应条件、反应速率等等。从一开始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回忆,过渡到学生学会依据化学方程式对相关实验进行自主分析、评价、模仿设计,最后实现创新,慢慢地将学生带到一定的高度,以此促进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3.依据化学方程式推理物质性质。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根据化学方程式推知物质的性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例如,让学生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的三条化学性质;同样也可以根据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某些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知氧气、酸和某些盐能与金属反应等信息,慢慢扩大学生的知识网络,培养其能力。
五、要有结构化的训练
化学方程式的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整体认识,以及对物质间相互联系的全面理解,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复习相关内容,解决框图类习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物质的性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不同的角度来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从而得到结构化的化学方程式体系。例如可以从物质分类和反应类型的角度考查学生——
(1)化合反应:请写出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氧化物、酸、碱、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2)分解反应:请写出氧化物、酸、碱、盐分解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可根据反应物的类别再分为三类(金属与酸、金属与盐、还原剂与氧化物),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4)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水、气体、沉淀,请写出1个有水生成、2个有气体(CO2、NH3)生成、7个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5)以上四种反应类型都不是的反应:置换反应,如有机物燃烧、CO与氧化物反应;复分解反应,如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等等。请写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都不是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依此在已有知识中检索符合条件的相关内容,将化学方程式慢慢结构化,便于今后快速检索调用。上述问题表面上看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练习,实际是对全册化学方程式的一次梳理,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书写过关上,更重要的是与其应用相关联起来,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只要教师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路图,一定会将学生带到预设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