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2019-01-14张慧君王晓光李作家王婷婷
张慧君 王晓光 李作家 * 王婷婷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设备器材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2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01663)
内容提要: 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科教研活动的物质保障,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资产的管理建设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文章从医疗设备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监督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对医疗设备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科教研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公立医院,其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账实不符。伴随着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投入的加大,固定资产相应管理范围和金额的不断扩大,种类和数量的日益增多,医疗设备的投放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地位举足轻重,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更是标志着医院医疗工作的高效运行。如何有效规范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和资源共享,医疗设备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一直是任重而道远。
当前多数医院都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管理人员配置不完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时无章可循,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部门间互相推诿,管理监督不严造成管理漏洞,医疗设备资产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或丢失等,针对这些容易存在的资产管理现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医疗设备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1.管理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由于对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轻视,导致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人员配套建设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古人行军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人才队伍的配置和建设也是关健。
1.1 资产管理组织结构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院党委会和办公会作为资产管理的决策部门,财务处作为医院资产的统一管理部门,设备器材科作为负责全院科教研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及处置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作为医疗设备保管、使用、保养等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单位,各部门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除此之外,还可设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作为全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监督、指导和咨询机构,对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和设备配置、经费投向,设备招投标采购和统管共用等管理工作进行审议和监督指导。
结合“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由科室主任、医护技术骨干、科室设备管理员和设备器材科工程师共同组成使用科室设备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设备购置规划、论证、使用保养等各项管理工作。其中,科室设备管理员作为科室设备管理的大管家,要求对本科室的医疗设备账目、数量、质量、安装场地和运行情况做到了然于心,并配合各部门做好本科室的设备采购计划申报,全科设备资产的清查盘点,使用登记,故障报修,设备报废等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真正的将医疗设备资产管理责任到人。
1.2 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配备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让各部门各司其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外,还需要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从而为医院打造一支既懂设备又懂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队伍[1]。
新设备的安装验收时,由厂商安排设备应用培训,对科室设备管理员及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的培训指导。对于常规急救类设备,病房和实验室通用类设备等,每年或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院性的应用培训,让全院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设备操作流程和设备保养的学习中来,并且邀请厂商工程师对医疗设备可能的操作误区和注意事项等现场答疑。所有这些举措在提高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完好率的同时,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定期召开全院设备管理员培训会议,从医疗设备的采购论证、验收培训、使用维护管理、不良事件检测管理和设备报废、资产处置等多角度明确医疗设备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实施细则,更新传达现行的医疗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和流程制度,提高医疗设备资产管理的全员参与度。
2.管理制度建设
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管理和报废是贯穿整个医疗设备生命全周期的始终,为了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做到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每一项流程同质化管理,依据现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文件,各医院必须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依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通过细化各部门职责,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范围,落实到每个科室和个人,实现医院医疗设备资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2.1 采购流程和制度
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采购到技术前沿,性价比高的设备是采购工作的宗旨,当前多数医院由于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制度存在漏洞,既不利于医院设备的合理配置又不利于医疗设备采购人员规避风险,供应商的合法性也得不到保障。医疗设备采购制度的制定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为基本原则,结合该地区采购招标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本医院的组织
结构职能,涵盖科室申请、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等每项工作的部门职责和具体操作流程,做到计划采购权、执行采购权、验收权、结算权相分离,增加采购流程的监管,增加采购工作透明度。
采购合同作为保障采购方和供应方合法权利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依照标书及谈判中约定的事项,采购合同中必须明确标注设备的名称、生产厂商、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价、交货和验收标准、售后服务、参数配置、常用耗材及价格、付款方式、违约条款等项目。
2.2 验收流程和制度
医疗设备验收工作是设备购置后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保证医院医疗设备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验收小组须由医疗设备采购部门、使用科室、审计、资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厂家工程师、供应商代表共同组成,如有必要可邀请商检部门、其他技术监督部门等外部专家一同参与。医疗设备验收制度的确立,须规范商务验收(开箱点验)、临床验收、技术验收等具体的办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在验收环节的职责。其中,商务验收除了按采购合同条款和配置清单进行设备清点外,还须参照《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规范设备验收合格的鉴定标准。同时,将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应用到临床验收和技术验收环节,形成《医疗设备培训登记表》以便于加强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修维护培训管理。最后,形成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其存档目录应包括采购资料、验收资料、技术资料等基本内容。
2.3 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设备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可对医院常规类设备进行细化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资产使用率和完好率。
很多医院过分重视医疗设备的购置建设,却忽视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设备使用的效率性,在日常工作中对医疗设备缺少有效的重视和保护,造成设备使用率不高,甚至是采购后设备闲置。对此,可设立统筹共用管理制度,将闲置设备配属给短期内使用率高的科室,涉及范围可包括常规急救设备和手术室通用设备,既有利于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又减少了设备重复购置为医院节省设备采购成本。
2.4 报废和处置制度
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医疗设备资产报废工作作为终末环节,多数医院对于设备报废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设备报废处置的流程也只是集中在下账处理,缺少设备报废的标准制定和统一的处置规范。同时,设备随意报废造成账物不符,设备处置周期长,报废库房存储条件差,设备残值利用率低,这些都是当前医院设备报废处置的弊端。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粤财资[2014]16号)和《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报废原则与折旧年限表》及其他相关规定,可制定详细的医疗设备资产报废处置制度。制度需明确规定各部门各环节负责人的职责和医疗设备报废的鉴定标准,完善设备报废的申报、审批、鉴定、下账、处置等具体实施流程,并依据各医院现有条件增加报废库房的设备残值管理,使医疗设备的报废处置更加简便和规范,并尽可能地利用设备残值,防止医疗设备资产浪费与流失。
3.信息化管理建设
当前医院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就是集中在数据联通共享、卡账一致、信息一体化同步这几方面。秉持高效节俭办公的原则,医疗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不仅要求保证账实相符的准确性,还需要加强资产评估的准确度,简化业务审批流程,完善工作流管理。同时,随着现代医院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升级,自动出入库验收管理、综合账目管理、条码管理、PDA盘点、医疗设备租赁配送系统、微信报修系统、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等功能模块的应用,更是实现了医疗设备资产全方位管理。
3.1 全生命周期管理
传统的医院资产管理系统往往模块单一,没有加入采购模块、验收模块、财务模块与设备管理系统相衔接,不能从采购、验收等源头管理好资产。
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详细记录初始阶段的设备采购信息、验收信息、财务信息,从根源上保障固定资产在录入的第一步原始资料的正确性以及数据完整性。设备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管理,一机一档,解放纸质文档的同时方便档案资料的随时调阅。设备台账管理按照统一规范管理、统一规范分类、统一规范名称、统一资产编码标准,建立一个条理清晰、数据广泛的信息资源库,并且尽可能的细化各个业务管理流程。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贯穿于设备采购验收到报废处置的从始至终的全过程,这期间设备发生的各业务变动,包括入出转变动,维修、计量、保养,调账、租借、折旧、报废等业务信息,生成一条全生命周期主线,以便业务信息全程可追溯。
3.2 条码管理
现在多数医院仍采用传统的不干胶标签作为设备资产标签,很容易在设备清洁消毒过程中损坏或者脱落,非人为因素影响下随着长时间风化,不干胶标签也会自然掉落。并且,传统的设备资产标签涵盖的信息量比较少,一旦脱落或互相贴错就会对资产核对、报修、管理等工作造成困扰,更无法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
医疗设备资产信息进行设备入库后,可通过条码标签作为设备的身份信息承载体(包含设备名称、固定资产档案号、厂家型号、设备序列号、使用科室、存放地点、设备启用时间等基本信息),并利用标签打印机打印后粘贴在相应的设备上,从此条码管理贯穿整个系统。通过条码跟踪医疗设备实物,实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管理,盘点、出库、维修、保养、计量等业务都基于一物一码,保证了业务信息准确地记录到相应的设备上,避免了以往张冠李戴的现象,同时也可为医院的管理以及后续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3.3 PDA盘点及租赁配送
基于设备资产的条码管理,可实现PDA盘点和租赁配送管理。通过手持PDA无线扫描设备在资产盘点时逐一扫描设备上的条码标签进行离线盘点,并在盘点结束后与PC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筛选未扫描设备,盘点人可以及时和设备管理员沟通以确认设备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提高盘点工作的准确性,使资产盘点效率更高,管理更规范,提升盘点工作质量,并且能够责任到人,及时避免漏盘,错盘,重盘等情况,有力的提升了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效率[2]。
将输注泵、监护仪、呼吸机等常规急救设备集中管理、统筹安排、按需租赁,能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率,既能为医院急救医疗设备提供保障,又减少了闲置设备,为医院节约了资源。通过融合多种终端应用,临床科室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电脑端或者手机端查询租赁配送中心的在库设备情况,提出借用或归还申请。租赁配送中心人员,通过专用PDA无线扫描设备条码,方便快捷的借出与归还,并且保障设备配送过程可追溯,清晰设备交接过程,避免设备遗失。
3.4 网络安全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建立精细化信息化网络化设备管理系统,把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部门通过网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达到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并结合现代化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由于信息化管理必须依托互联网,网络病毒、木马侵入对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造成破坏或者信息盗取,医院也要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维护与保障,以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安全。建议加强内外网隔离,通过使用防火墙、代理网关等不让外网对内网产生影响。其中代理网关就是在内网和外网之间加入第三方上网代理,内网在上网时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大大降低中毒概率,不仅不会拖慢系统网速还能安全访问外网[3]。
4.监督机制建设
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监督机制的建设应当坚持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与单位内部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方监管作用,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4]。
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对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规范性的监督,尤其是要做好对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保证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在考核中尤其要注重对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人员的职业素养考核以及工作能力的考核。通过考评,强化对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全院临床科室设备资产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临床科室遵循PDCA管理理论,运用质量管理的工具与方法,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定期进行改进效果的评价,以此让全院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全面推行稳步前进。
5.小结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判断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何转变传统医院“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传统思想,实现医疗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以医疗改革为前提,全员参与,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多部门配合,完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现代信息化管理,落实监管机制,本文给出了医疗设备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诸如明确管理组织架构,各部门人员职责,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和制度,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实现目标和高效管理模块的应用,希望以此给各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者有所启发,同时,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不仅限于此,通过总结提炼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设备资产管理体系的完善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