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T与MRI对含脂肪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19-01-14王景良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原发性肿块肝癌

王景良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含脂肪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含脂肪HCC患者共计55例,其中10例患者仅进行CT检查,剩下45例患者先后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记录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参与研究的55例患者均为含脂肪HCC患者,单独进行CT检查的10例患者中,8例患者得到了确诊,占比80%,剩下2例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的45例患者得到了确诊,无漏诊和误诊情况出现。结论:在临床含脂肪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中,采用CT与MRI检查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结合患者的其他表现可以确诊患者的病情,同时要将患者的情况与肝脏其他含脂肪肿瘤相区别。

肝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在中老年男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目前仅次于肺癌的主要的恶性肿瘤。含脂肪HCC则是指在癌组织中有脂肪堆积和/或癌细胞存在明显的脂肪变性的情况,是HCC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特殊情况,其在临床中往往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1]。本次研究就对临床含脂肪HCC的CT与MRI诊断和鉴别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含脂肪HCC患者共计55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含脂肪HCC患者,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0~75岁,平均(49.12±3.69)岁,病程1~9个月,平均(5.11±1.28)个月。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55例患者中,选取10例患者仅使用CT进行临床检查,而剩下45例患者均先后使用CT与MRI进行临床检查,详细检查参数如下。

1.2.1 CT检查

CT检查中患者纤进行平面扫描,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①管电流:280mAs;②管电压:120kV;③矩阵:512×512;④层厚:5mm;⑤螺距:1.0;⑥层间距:5mm。进行增强扫描时首先要使用高压注射器由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入100mL的优维显,直射速率为3.0mL/s,注射25s后极乐开始进行动脉期扫描,注射后1min开始进行门脉期扫描,注射后2min可开始进行延迟扫描。扫描范围患者的隔顶上方3cm处到患者的肝下极3cm处。扫描过程中要叮嘱患者保持屏息状态,尽量一次性完成扫描工作。

1.2.2 MRI检查

45例患者进行CT检查后,即可开始进行MRI检查,MRI检查参数如下:①层厚:2.8mm;②矩阵:230×258;③间隔:0.5mm。患者依旧先进行平面扫描再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为0.2~0.4mL/kg,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注射位置同样为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射完成后第15s、60s、90s以及3~4min对患者进行扫描。同样叮嘱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要保持屏息状态,保证检查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

2.1 肿瘤检查结果

55例含脂肪HCC患者,肿瘤大小为2.22cm×2.01cm×2.32cm~20.61cm×17.57cm×11.79cm;单发肿瘤患者43例,多发肿瘤患者12例。其中为巨块型肿瘤患者28例,肿瘤最大径为4.98~20.65cm;结节型肿瘤患者20例,肿瘤最大径为2.12~4.59cm;弥漫型肿瘤患者7例,患者肿块主要为直径在3.0cm以下的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境界表现不清。在12例多发肿瘤患者中,均明确存在1个含脂肪病灶,55例患者中共含脂肪HCC55个。55例患者的肿块中,35例患者肿块为类圆形,剩下20例患者肿块为不规则形,并且有5例患者的肿块为外生,含脂肪肿瘤位于肺左叶患者10例,位于肺右叶患者38例,位于肺左右叶交界处患者7例。

2.2 影像学诊断结果

参与研究的55例患者均为含脂肪HCC患者,单独进行CT检查的10例患者中,8例患者得到了确诊,占比80%,剩下2例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的45例患者得到了确诊,无漏诊和误诊情况出现。

3.讨论

肝癌是临床中极为常见一种恶性肿瘤,毒素、酒精中毒以及肝硬化等均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肝癌,而含脂肪HCC是肝癌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情况,在临床中主要发病于中老年男性群体之中,临床表现较少,甚至无任何表现,其他特征与普通HCC相似,因此在临床具有较高的误诊率[2]。

早期HCC的脂肪变性一般都均匀地分布在患者的肿瘤组织之中,因此较难被检测,但是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在早期含脂肪HCC中患者的肿瘤病灶密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低;而在晚期含脂肪HCC中,患者的肿瘤内已经形成了脂肪瘤样表现,CT值在-10HU到-40HU之间,MRI中则表现为长T1信号和长T2信号,在脂肪抑制和化学位移梯度回波序列反相位中则可见低信号改变[2]。另一方面,在临床中肝脏含脂肪肿瘤的疾病,除了含脂肪HCC外,还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肝脏腺瘤、畸胎瘤以及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和部分转移瘤[3]。①含脂肪HCC在临床中交易被误诊为AML,临床中AML患者的病灶处会出现“中心血管影”,可作为两病鉴别的标准[4];②肝脏腺瘤是临床中中青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CT平扫、门脉期和延迟扫描中病灶呈等密度,而合并出血时则呈现高密度,动脉期病灶则多为均匀强化,呈中等密度,病灶边缘清楚、锐利;MRI检查中T1WI肿块呈高信号,含有脂肪时使用脂肪抑制术,可见脂肪区域信号出现降低,但是其实质部分仍然呈高信号;③FNH则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CT检查显示病灶中央存在星状斑痕,增强扫描则可见“快进慢出”,MRI检查中可使用肝脾特异性对比剂进行鉴别,患者T2WI病灶会呈现明显的低信号,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④畸胎瘤也是临床中较为罕见的良心肿瘤,临床中在病灶的主要成分为肝内囊性成分,影像学检查中其实性成分较少的囊实性换咋密度或者复杂信号肿块较多,较易辨别;⑤肝脏含脂肪的转移性肿瘤在临床中十分少见,一般情况下该症患者多半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并且AFP一般正常,患者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本次研究中采用CT检查和MRI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对患者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在临床含脂肪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中,采用CT与MRI检查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结合患者的其他表现可以确诊患者的病情,同时要将患者的情况与肝脏其他含脂肪肿瘤相区别。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肿块肝癌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