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真空贮血管常见不良事件及原因分析
2019-01-14余超周鹃罗培万凯化李穗徐玉茗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江西南昌330006
余超 周鹃 罗培 万凯化 李穗 徐玉茗 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江西 南昌 330006)
内容提要: 真空贮血管不良事件报道日渐增多,如何有效控制其风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为此,文章从真空贮血管主要不良事件表现、国内外已有的事件原因分析与探索等方面梳理相关文献,进而提出控制措施建议,为该产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真空贮血管作为临床静脉血液凝血四项标本的专用贮血管,临床使用频率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其影响是极大的。当前,真空贮血管所致不良事件报道逐年增多,并曾有57例患者同时使用某一批号产品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的群发事件报道[1]。因此,本文对现有真空贮血管安全性研究全面梳理,探索有关不良反应事件表现特点及可能的原因分析,进而对提高该产品的安全水平,为该产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等有借鉴作用。
1.真空贮血管常见不良事件表现
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我省的不良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文献报道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召回信息以及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实践分析,目前真空贮血管产品不良事件主要表现有:①公称液体容量(负压)不足或过高;②胶塞脱落;③抗凝剂添加不足,添加剂有杂质;④分离胶变性;⑤试管内有异物;⑥管内凝血;⑦血液外渗;⑧管壁破裂;⑨采血试管选择错误,影响检测值准确[2]。
2.真空贮血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真空贮血管通过利用其管内负压的原理,以达到自动定量吸液。综合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就其不良事件可能原因总结如下。
2.1 产品固有因素
第一,贮血管的材质。血样原始状态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受管壁材料的影响,如玻璃材料的pH、硅化程度等对凝血因子的影响[2,3]。当前常见的普通玻璃材质贮血管,不同的工艺过程致使其pH存在较大差异,极易导致溶血。王延群等[3]研究显示,玻璃试管如采用拉管工艺制作,则易出现线性沟密布,促使血细胞挂壁。另外,普通玻璃与硅化玻璃对凝血因子的激活也不同,后者可避免内源性接触途径的激活,最主要的就是普通玻璃贮血管可显著降低凝血因子Ⅷ的活性[3]。上述所列不良事件可能与真空贮血管的质量有关,包括产品质量完好性、材质的差异性等,这些原因会引起试管真空压力不足、贮血管破裂、试管内有异物[3]。
第二,贮血管的真空度。真空度可通过检测公称液体容量反映,主要影响临床检测结果。真空度不合格,会导致管内负压高于或低于标准值,会导致血液标本量不准、溶血以及检测结果不准等不良事件。如负压偏低时可使血液被间断吸入贮血管内易混有气泡引起溶血,而负压过高则可导致血液被迅速吸入管内,易与管壁碰撞引起红细胞破裂致溶血[2,4]。
第三,贮血管的抗凝剂。如真空贮血管的抗凝剂柠檬酸钠添加不足可能会导致贮血管内凝血[5]。有诸多研究表明,在抗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贮血管内加甘油后,会导致三酰甘油检测值批量异常升高[2,6]。采血时贮血管抗凝剂量与采血量的比例也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比例不合适将直接影响抗凝剂与血液中Ca2+的中和程度(抗凝剂的原理即是中和掉血液中的Ca2+),进而影响抗凝效果[2]。王志伟等[6]、黄姗剑等[2]研究表明,控制好采血量、抗凝剂与全血比例在一定程度可提高凝血四项结果的检测准确率。
2.2 患者原因
娄峻等[7]研究显示某些原患疾病对患者的血浆量有影响,如出血性疾病(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依赖维生
素H凝血因子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友病等疾病)、血栓性疾病等。就目前凝血四项测定推荐采用的抗凝方法而言,抗凝剂109mmol/L枸橼酸钠(0.2mL)与全血(1.8mL)的混合比例为1:9,实际上枸橼酸钠与全血中血浆约为1:5比例[8]。基于此,为保证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准确,须纠正抗凝剂的用量以保证枸橼酸钠与血浆的为1:5比例。有研究表明,贫血患者及低高红细胞比容(HCT)等患者采血时,如以常规1:9比例混合抗凝,实际上抗凝剂和血浆的小于1:5比例,类似于稀释抗凝剂,就会出现抗凝不全或者溶血的不良事件表现[9]。
2.3 操作原因
真空贮血管如果采样顺序操作不规范,在采血前针头被混有抗凝剂的血液污染导致电解质被带入真空管,引起溶血、血液成分改变等问题。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从而造成各项检测指标出现变化。有研究表明,当结扎止血带放松时间超过1min时,19.33%的标本(58/300)出现不同程度溶血,显著高于观察组(止血带结扎时间<1min)1.67%的溶血率(P<0.01)[2,10]。另外,标本未混匀致使添加剂与血液标本融合不充分、穿刺操作不熟练损伤组织都会导致凝血或溶血的发生[2]。
2.4 环境因素
真空贮血管真空度的设定准确与否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而其值很大程度受环境的影响[10]。以下几个是影响真空贮血管的真空度的环境因素:①环境气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适用不同的贮血管,如高原管的真空度较普通管更高,负压更大,如用普通管则采血量偏低。但现在有部分地区出现在平原地区使用高原管的情况,易导致溶血及检测结果不准等不良事件;②环境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促使真空度过高或过低,从而导致采血量过多或过低;③贮血管储存时间。贮血管储存时间过长,其试管及其密封件易发生真空泄漏,出现真空度不足等不良事件。
3.相关建议与总结
真空贮血管覆盖人群广,且不良事件报道较多,同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与产品、操作、患者、环境关系密切,因此,最大程度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大众用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建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加强上市后的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产品材质、完善标签及说明书,提升产品易用度与质量,并严格召回不合格产品。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检验等医技人员的技能培训及考核,促使操作趋于标准化。③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建立相应的遴选和审核制度,同时强化对生产企业的检查与产品抽检,监测部门要强化该产品的不良事件监测,发现信号及时处置,降低产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