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 “父母不想费心孩子不会省心”等

2019-01-14

家长 2019年28期
关键词:省心补习班班干部

父母不想费心孩子不会省心

电影《银河补习班》透露出社会对于父亲角色缺失的醒悟,强化了父亲在儿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但剧中父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充当代理教师、帮儿子提高学习成绩,并未涉及父亲缺位对孩子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这一深层问题。电视剧《小欢喜》围绕高考这个“硬需求”展开全部主线,未触及家庭关系的深层走向。市场经济时代对人才学历的倚重,信息时代对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渴求,不断放大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各种学科补习班年复一年地大行其道,说明老百姓看重知识教育的趋势有增无减。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长大后最让人省心的孩子,不是功课特别好、学历特别高的,而是情感健康、情商较高、人格完善的孩子。不管家庭结构完整还是破碎,亲密关系都是父母与孩子的必修课。意识到这一点,家长就会少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多花时间和孩子亲密相处、持续互动、深度沟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有更多克服困难的心理能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

动不动就朝孩子发火只能治标不治本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学习经验的过程。孩子表现不好时,动不动就朝孩子发火,只能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父母常发脾气,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害怕不被爱而屈服,变得胆怯软弱、敏感自卑。

父母对孩子的爱,常常带着条件,因为孩子的某些缺点、不好的行为就“大打折扣”;而在孩子眼中,父母却始终是“全世界最好的”“满分的”。每次父母对孩子再怎么发脾气、大吼大叫,过不了一会儿孩子还是会用纯真可爱的笑脸、甜甜的声音表达对你的爱。孩子的到来,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他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父母的缺点和不足。在孩子面前,父母可以学会更有耐心、更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心态更加平和宽容,这都是孩子带给我们的改变。在面对孩子的各种突发状况时,父母应该做的是包容与引导,而不是只会情绪化,朝孩子发火。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孩子多去尝试、探索,给孩子一些犯错误的空间。

(摘自《北京青年报》)

孩子的“官念”需正确引导

开学季,某小学班上25个同学,23个成了班干部。得知自己的孩子未当上班干部的圆圆妈妈跟老师沟通。第二天,圆圆告诉妈妈:“我已经是班干部了,老师让我当领读员了。”孩子比较优秀却不是班干部,内心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背后,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孩子当不当班干部,父母是否应该如此看重。从现实来看,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学生想当班干部的心理,来一次“雨露均沾”式的任命。

一个班级真的没有必要有那么多的班干部,人人“官帽加身”反而会造成班干部本身所具有的责任意味有所淡化。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班干部这一职责。在认同孩子想当班干部、积极寻求进步的心理的同时,引导其学会为优秀同学加油助威,认识到做班级普通一员也能为班级作贡献,也能产生自我价值。如果能以淡然的心态看待班干部评选,同样是一种优秀的表现。圆圆的家长如愿以偿后,有强化孩子“班干部情结”的嫌疑,不见得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有益。

(摘自《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省心补习班班干部
“小黑管儿”让农民省心又增产
“顶端托管”增收省力省心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竞选班干部
打好基础有必要
补习班,你上吗?
竞选班干部
省心
“省心”的孩子也不能太“放心”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