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019-01-14朱国红
朱国红
2014 年3 月26 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而我作为语文学科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诗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不断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在诗词的熏陶中拓宽精神世界,感受生命脉搏。
一、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
1.诗词中蕴含炽热深厚的家国情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之作。在弥留之际,他依然挂念着祖国的统一大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了文天祥的不屈不挠与豪情壮志,这种宁死不降、忠贞不渝的精神,必然激起无数读者的爱国之情。所有这些抒亡国之痛、思国之情的诗词,都是诗人用血泪筑成的,也是华夏儿女崇高爱国精神的突出表现。
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吐露的是诗人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了一个新春之后的思念与担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是古今中外身在异乡的游子魂牵梦萦的真实写照。有国有家,这便是古人借诗词表达的最真挚、热烈的家国情怀。
2.诗词中蕴含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大多时候是从诗词学习开始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导孩童感受母爱、感恩母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写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时刻提醒我们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叮嘱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诫人们只有跳出框架,才能得到真相……
3.诗词中蕴含精彩纷呈的社会文化。
社会生活与文化图景是诗词最基础的主题,诗词中的社会文化也可谓丰富多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短短四句,王安石便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下来,放爆竹、换新符、阖家欢饮屠苏美酒,美好的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所说的“春社”便是祭祀土神的日子。每逢春社日,官府及民间皆祭土地神和五谷神,以祈求消灾避祸、五谷丰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念先辈、踏青扫墓,是清明节的核心内容,也正是由于怀着一颗对先辈、亲人的感恩之心,在外漂泊的游子即便奔走千里,也要回家扫墓,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精神才能代代相传。
二、诗词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
深挖诗词这一瑰宝,对于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有益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所教语文学科的优势,采用诗词这一特殊载体,开设了诗词主题的创意班会、设计了诗词类游戏、打造了诗词主题类的家长课程,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1. 创意诗词班会——浅吟清唱通古韵,悠悠诗情明我心。
班会课是班主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阵地之一,本学期我根据学校开设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传统文化周活动,相应地开展了班级层面的诗歌主题班会——“浅吟清唱通古韵,悠悠诗情明我心”,使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此次班会课开展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并整理各自主题的诗词,同时自主推选两名小主持人。各小组利用课后时间组织朗诵诗词、吟唱诗词、表演诗词等,为班会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在班会课中,我设计了“四季诗篇”“悠悠情思”等环节,保障所有学生在本节班会课中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通过诗词这一载体给予他们美的享受。现节选班会课设计如下:
主持人1:诗人的情感世界可谓姹紫嫣红、千姿百态。
主持人2:在我们人类美好感情的花园中,有一种尤为璀璨美丽的花卉。那就是最无私、最真切、最炽热的亲情。
主持人1:请欣赏第二小组的配乐诗朗诵——《游子吟》。
主持人2:没有谆谆教导,没有泪水涟涟,那一份温暖而质朴的母爱都被缝进了游子临行前细细密密的针脚之中。
主持人1:我们沐浴在母亲这春光般的爱意中,是多么幸福!
主持人2:“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的游子何曾不是日夜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请小李上台为大家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主持人1:诗句虽短,却情深义重;人虽未归,遥寄怀乡之愁。这是古往今来的思乡游子延绵不绝的情思。
主持人2:谁不爱故乡,谁不恋故土。祖国是故乡的根基,“家”“国”二字从来都是休戚相关的。
主持人1:当祖国母亲遭受战乱之苦时,诗人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
主持人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反映的是一颗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下面请同学们一齐诵读爱国诗篇《夏日绝句》。
…………
此次诗词主题班会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前期精心准备、班会课上充分展示,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诗词的魅力所在,感受到诗词中的情与美。
2.培养诗词兴趣——《诗词大会》来我班。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经典,分享诗词之美,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喜爱。我从中获取灵感,在班级也举办了一场诗词游戏活动——《诗词大会》来我班,意在通过游戏这一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了解诗词中的传统文化。
游戏设计包含飞花令和擂主争霸赛两个环节。飞花令环节要求学生说出含有同一个字的一句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拼,会的人可拍铃站起来说,并按照说对的数量进行积分。擂主争霸赛环节要求各小组内积分最高的学生上台来进行诗词接龙,前一个人说上句,后一个人说下句。考虑到学生的诗词储备情况,我把飞花令的主题定为“春、花、秋、月”四个字,在游戏开始的前一周让他们回家搜集并摘抄相关诗句。擂主争霸赛更是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他们作为观众,时刻为台上的选手加油呐喊。
一场以诗词为切入口的游戏,将课堂还给学生,而我作为游戏组织者,肯定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诗词这一载体,引入直观生动的教育手段,采用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3.创设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专业家长”进课堂,齐心促成长。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上学期之初便安排了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家长进课堂”内容,共包含三节课:“诗词里的文物”“国画家教我们学国画”“扎染工艺我也行”,执教三节课的家长分别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
以“诗词里的文物”这节课为例,上课家长先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了许多包含文物的诗词,其次出示了这些文物的照片,让学生们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并介绍文物背后的历史及用途等。在欣赏完图片之后,授课家长还带来了一件东汉时期的文物——错银铜牛灯,这可是南京博物院的18 件镇馆之宝之一,虽说是复制品,还是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他们纷纷来到讲台上细细观察文物,并钦佩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能力。最后,授课家长还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包括南京博物院周边的文创产品和明信片。
通过这次生动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学生不仅习得了诗词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枚珍宝,作为语文学科的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诗词这一特殊载体,在教授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拓展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体验蕴含在诗词中的内涵价值,并且获得人文性的关怀,从而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