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2019-01-14邝伟
邝伟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北新区小学,江西 赣州 342200)
课程整合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正在开展,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也日益被人们重视,尤其是如何与学科有效地进行整合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有效运用能促进变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节好课首先一定体现在它的导入上,因为这是学生进入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学生的兴趣火花能不能被点燃,往往取决于短暂的导课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获得快乐和认同感,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向往与追求的努力方向。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依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表象性,小学生尤其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营造一个情趣盎然的数学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来说起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应。
除了导入环节的激趣,数学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也是评判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和片面性,他们对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理解,而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教学情境就无法很好地消化吸收。而多媒体的信息技术能够凭借自身的动画、音响等显现手段,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课件先呈现一个游戏场景。接着,画面上动态展示鸡妈妈和鸡宝宝们愉快游戏的情景。生动的画面和学生固有的生活体验整合在一起,孩子们的学习情趣被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于是随机出现一群鸭宝宝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这时候教师抛出引设的问题:大家看,是鸡妈妈的宝宝多,还是鸭妈妈的宝宝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少的问题。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鸡妈妈和鸭妈妈比比谁的宝宝多呢?学生经过热烈地讨论后,决定让鸡宝宝和鸭宝宝分别排好队,然后就很容易把多少比较出来了。这样,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学习了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增进了直观体验,又受到了美的熏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切实有效地成为了学习的践行者。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手段,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层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则可以提高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的扩充量,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将收集的教学信息充实到课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宽泛的数学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学习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除了构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系统,还要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加工、去创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继而让数学课堂变成开放的、生成的、动态的学习天地。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在将教材按要求进行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的能力,并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熟知和应用能力。这样教师为导向,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和升华,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教者,我们清楚练习课的时间总量是一定的,超量训练,使学习差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有效地反思。也会使学习好的学生长久地停留在练习阶段,客观上延缓了上升的速度和空间。如果在课前把练习的知识点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就能大大地缩短学习时间,使学生能保持更充沛的学习精力,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势。
三、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助推器
数学教学中,巩固性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证。练习既要讲究精练,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时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目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我还要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和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采取所谓“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利用计算机随机习题库,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结果是做了8-20题的有4人,21-35题的有8人,36-60题的有27人,61-74题的有7人,平均每人做30题。可以看出,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做题速度相差是10倍,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的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的就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以查询相应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题的学生没有压力,觉得轻松愉快,做了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的提高。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多次重复选择,由于系统设置是随机出题,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当的不同题目,这既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内部经验性信息进行有益的复读,从而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为技能。数学巩固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为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为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素材,不同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是充分展示学生品质的时代,数学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把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通过电脑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未来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从形式、内容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只要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媒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