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润无声 翰墨馨香育少年——江苏省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书法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1-14苑永辉

江苏教育 2019年93期
关键词:书法特色学校

苑永辉

一、形成独特的办学思想

学校从1987 年起,在宋学民校长的带领下,确立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提出“习字者,习志也”的育人理念,并将这种育人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让全校教师逐渐形成统一的认识,明确统一的目标,找准统一的步伐昂首迈步前进。

据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校长亲自抓、亲自带,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统筹调控,全员参与,共同提高。今天,书法特色办学的理念已经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的活动之中。全校班班开设书法课,人人练习软、硬笔,书法研习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得以成长,意志得以锻炼,良好的学习习惯已逐步养成。师生们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悄然发生着变化,师生们的感情世界、课余生活日臻丰富多彩,全体师生更加亲近传统文化、热爱人文学科。这种精神特质辐射到学校的整体层面及其各个领域,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的身上,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近三十年来,这种精神,不因校长更换而改变,不因教师的调动而弱化,也不因学校的变迁而消亡,她在每一任校长的办学理念中得以发扬,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中得以深化,在每一届学生的研习中得以彰显。

二、打造特色的教师团队

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全校才会形成统一的动力。为此,学校加强专业师资的培养和调用,坚持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围绕学校的“书法特色”主题坚持不懈地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使得全体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让他们成为学校特色资源的研发者和推广者。

1.注重专业,提升理论。

学生的书法研习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会写未必会教,会教未必教得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走弯路,有计划地稳步提升学校教师书法教学技能,学校特聘请徐州市书法教育学会宋学民、戚友信、王世田三位书家担任书法教学顾问,让他们每学期给全体教师开设两次书法专题讲座,给全校教师每周开设一次书法研习指导。要求教师在研习过程中找榜样、树目标、订计划、戒骄躁,认真研习,稳步提高。近两年,学校还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培养书法专职教师。在校领导班子的大力扶持下,学校李明辉老师2013 年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成长为徐州市泉山区唯一的一位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李老师再次回到风化街中心小学的教学岗位上,成为学校专业教师队伍里的骨干成员;语文组寇寒老师自学书法,并取得书法专业本科学历,成为学校专业教学岗位的一位名师;韩慧芳老师幼年学书,师从名家,如今,她的软硬笔已达到了专业书法教师的水准。为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在教学的同时,学校还安排他们对在校教师的书法进行专业指导,让学校书法特色建设氛围更加浓厚、更加深入人心。

2019 年,学校聘请了全国知名的青年书法家臧磊老师,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书法培训。每天,学校统一安排书法练习时间,教师们在近距离地给学生指导的过程中,又不断地丰富、内化自身书法技艺,提升自身书法教学水平。学生的成长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书法技能的提升,更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完善。在这种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下,学校多名教师在全国以及省、市书法专题论文比赛中获奖,为学校特色办学奠定了教科研的基础。

2.承办活动,提升品牌。

为进一步扩大全体师生的书法视野,学校还积极承办了“江苏省第三届小学写字书法教学观摩活动”及徐州市第一、二、三届小学写字书法优质观摩课活动。从规划到部署,从组织到服务,承办组织工作得到了来自全省同行的一致赞誉。2015 年,学校承办“江苏省美术基本功大赛”期间,李明辉、郭永真老师分别荣获了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在粉笔字单项比赛中,二人技压群芳,又双双获得一等奖。像这样的活动,学校不仅是单纯地提供承办场地,还有了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价值的可能。教师观摩、学习、锻炼,学生听课、练习、吸纳,不仅锻炼了学校团队整体的协调能力,更能让全体师生在书法研习过程中,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赛课中,学校先后有9 位教师获省级一等奖,2 位教师获省级二等奖,10 多位教师获市级一等奖。

3.研究课题、提升水平。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书法教育的研究课题:“小学书法教育模式研究”“小学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颜体书法校本教材”“新课标基本字识字与写字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等。这些课题研究,让学校书法教育的开展与落实有了科学依据。教师们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依存的教学指导模式中,而能积极主动地展开书法教学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教师能自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纠、不断创新,最终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可操作性校本教材。书法特色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发展了学校,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教师。近年来,学校产生了1 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 名徐州市名校长、20 多名特优教师,成为区市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

三、构建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1.编写书法特色校本教材。

特色发展需要特色校本教材为载体,学校先后编写了三套校本书法特色教材。2019 年,学校青年书法教师寇寒主编了新课程标准300基本字为基础的《识字与写字指导》及配套练习。这套教材在编写时还得到了《江苏教育》蒋保华副主编的雅正和大力支持。本套教材以300 个基础字为依托,依照书法教学规律,从基本笔画的写法入手,将基本笔画、常用偏旁和楷法结体规律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硬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在感受汉字书法之美的同时,陶冶性灵,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本套教材还展示了汉字演变的过程,并用形象简练的语言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科学地识记汉字,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又成为本教材的另一大亮点。

为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该套教材进一步设置了“读百科”“评星级”等栏目。其中,包含“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书法家故事”“名碑名帖欣赏”等内容。这些栏目都有评价栏,评价标准清晰,评价内容详尽、有梯度。该套教材被学校课堂使用以来,不仅缓解了课堂教学压力,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受到专家、同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2.开设书法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特色办学的实际发展需求,将书法课排入地方课程。学校每学期都有详细的书法教学计划,定期开展书法教研活动,保证每周每班都有专职书法教师上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上硬笔书法课,三至六年级上软笔书法课。不仅时间上有了保证,书法教学的普及性和实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每日下午,当校园里响起悠扬的古琴声,全校学生集体练习20 分钟的硬笔书法。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书法名家、教师、学生书法作品巡回展示,一班一讲,班班参与;每月一次的班级书法作品展,互相学习,竞争提高。班主任把学生作品展制作成网页,通过微信、QQ 群等宣传给家长、亲友,学生的习字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学书热情大大提高。

每月,学校都会在校外橱窗举办一次校级书法展,面向社会宣传风化街中心小学书法特色教育,为学校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影响力。

每年元旦前夕,学校组织优秀的师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为广大群众现场书写春联。书法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结合,把写好字作为智育、美育与德育之路径,将书法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田,通过书法教育产生一种心灵交流、情感共鸣、精神升华。多渠道、多领域的渗透与引导,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逐步实现了风化街中心小学品牌特色:写好每一个汉字,做有根的中国人。

3.加快书法特色人才提优。

学校从各个年级中选拔出书法优秀的学生,成立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书法社团。聘请名师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重点培养。近些年,学校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学生书法成绩硕果累累:十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参与日本半田市博物馆展出;庆祝联合国总部“中国语言文字日”,学生书法长卷《为世界和平赋》参展;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学校过关率居全市领先。

这些优秀的学生已经成长为风化街中心小学特色品牌教育的名片和成功的见证者。风化街中心小学的书法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工程的需要,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需要。

四、挖掘学科书法教育内涵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作为江苏省首批书法教育特色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书法教育和学科教学紧密结合,抓实语文课上10 分钟的写字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要在一至六年级的语文课中安排10 分钟的写字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学校为此做了一个学期的主题研究:全体语文教师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各学段写字教学目标;由执教教师选课后分学段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第一轮上课,供全校教师研讨;通过集体教研进行再次打磨,各学段再各推出一节成熟的课,供全体教师观摩。

通过深度教研,10 分钟的写字教学在风化的语文课堂上扎扎实实的落地生根,并且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没有10 分钟写字教学就视为不过关的语文课堂。总之,语文课堂这10分钟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写字时间,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安排,循序渐进、不流于形式的练字过程,这10 分钟不能移作他用。另外,在其他学科中,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本学科与书法教育的联系点,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与书法教育有机结合。比如:体育组和音乐组共同编排了书法特色操;课本剧社团编排了关于书法家的课本剧。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表演,在全市重大艺术节展演中皆获诸多好评。

五、利用微课创新书法教育新模式

新形势下书法教学有新的学情,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才能为传统书法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微课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微课与传统书法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书写提升兴趣、促成习惯养成、突破传统教学难点的多元评价。微课,见微知著,它将书法教学推向了高效。微课还满足了学生“讲出来”“教别人”的愿望,成为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有效路径。笔者利用微课还培养出“学生小老师”,学校六年级的欧阳同学被称为书法“高手”,在《观书有感》一课中,就将自己“鉴”“徘”“徊”的书写录成了微课,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这节微课示范的汉字书写结构工稳、用笔明朗,整体美观大方。另有欧阳同学清晰的普通话讲解,甚至还融入了自己在学书方面的独特体会,这堂课得到了同学、教师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欧阳同学的微课展示不但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书热情,更提升了自己研究书法的兴趣。学校还把“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单元练习中的毛笔字教学制作成微课资源包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同看微课,练习写毛笔字。传统书法仿佛又回到了每个家庭,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汉字教学任重道远,而学校书法教师巧用微课,使墨香随之飘入千家万户,中华文化也乘着微课的风帆传承下去、发展下去。

六、营造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曾说过:“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铸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走进风化街中心小学的校园,处处彰显着浓郁的书法文化: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习字者,习志也”的办学理念在悄无声息地启迪着每一位师生;校园的花坛、绿地、石榴园、银杏林、法桐遮阴、紫藤飘香……为了学生,每一处都精心设计;镌刻着经典书法作品的幽静碑廊、悬挂着教师书法作品的雅致走廊、书写着不同字体古诗句的古朴壁廊,都是学校对经典文化的仰望;推开历代教科书陈列室的大门,清代以来不同时期的教科书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让我们流连。

全体师生每天目染着飘逸俊秀的书法作品,耳读着书法大家们的高尚品德,时时接受名家启迪,处处感受文化熏陶。风化的书香气息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风化学子,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个性的教科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株草木含情,让每一个角落传神,让每一块墙壁说话的至高育人境界。

三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此信念的鼓舞下,学校在教育系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现为“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书画考级定点单位”“江苏省书法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2016 年《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的封二对学校书法教育做了介绍,给予了学校极大的鼓舞,借此契机,学校书法教育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圆风化人的梦。

如今的风化街中心小学,已将书法特色教育融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文化认知于一炉,特色办学理念历经几代风化人的传承,已转化为可持续的、无所不在的精神文化家园。

猜你喜欢

书法特色学校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书法欣赏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