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三维空间中开拓书法教学的新样态

2019-01-14严桃梨

江苏教育 2019年93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写字书写

严桃梨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3~6年级一周一节书法课。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使用书籍《书法临习指导》。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特殊作用。”书法教学正是体现了这种特殊作用。

一、追本溯源,探究书法教学的长度

书法艺术有历史、有规范、有演变、有创造,属于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

1.探究书法渊源,承传传统文化。

汉字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中国的汉字不同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字,它起源于象形文字,在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等各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渐渐形成了形状、发音、意义这三方面紧密配合的现代简化版汉字。许多学校在书法教学的不断探究中发现,书法不仅仅是汉字的艺术,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在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标。”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体现着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也深刻地体现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样渗透在书法的教育教学之中,这归根于书法艺术本身就是世代积累的文化瑰宝,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特立于世的民族特征,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2.变革教学方式,开启序列学习。

小学阶段是书法教学的起始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有在初始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才能让学生在长远的将来体会到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笔者将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分成两个阶段,1~2 年级以隶书开启为主,同时适当开启铅笔楷书,培养学生掌握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学生书写时既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同时又能把字写得正确、清楚、端正。3~6 年级以钢笔楷书与书法作品为主。硬笔书法应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字的间架结构,并逐步提高书写速度。笔者在软笔课上,要求学生能够认识、正确运用书写工具,形成初步的临摹能力。主要在每周一次(一个小时)的社团活动中开展教学,并且分有初级和高级两个班。同时,学校在下午的校队活动中也开设了软笔书法教学班,并由学校专职书法教师授课。

二、触类旁通,解析书法教学的宽度

书法真正意义上作为一门学科来构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首都师范大学率先开展了书法教育的学科建设。2011 年,在学科调整中,艺术学中原本属于二级学科的科目调整为一级学科,书法原是美术学下的三级学科,实际上只是一个方向,后来上升为二级学科,但仍然是特色学科,在众多开办书法专业的高校中,书法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往往隶属于美术学、历史学或者古典文献学,由此可见,书法与美术(绘画)、书法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书画同源”观照下的书法教学新样态。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密不可分的。“书画同源”最早是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来的,其曰:“书画用笔同矣”。书与画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谱写着重要的篇章,同时也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在书法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关注对文字形象与笔法精微的领悟。

(1)质量感

在书法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会,尤其是书法的用笔。“骨法用笔”的精妙之处是一幅作品是否经得起看经得起品的重要因素。“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划沙印泥”“万岁枯藤”等技法技巧,都体现在用笔的力量感及书法工具的质感上。丰富而具有审美内涵的生动笔画,也正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融通之处。

(2)空间感

中国书法艺术有着特殊的审美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线条。除了线条的力量感,它的立体感、空间感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的另一项重要的指标。圆润遒劲的书法作品中,遒劲的意义就是指力量感,而圆润指的就是立体感,中国书法用纸有生、熟之区别,力透纸背的要领实际上就是以书写时的渗化深度来表现线条的厚度,同样,力透纸背的线条就是指能够通过纸的半透明性,在线条边缘显示出有厚度的立体感。不仅如此,高度的用笔技巧还能为表现空间的美感而锦上添花。

(3)节奏感

鲁迅曾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的节奏。”书法艺术的审美节奏变化更是韵味无穷,比如用笔抑扬顿挫节奏,方向转折节奏、黑白布局节奏,等等。书法线条的提按、转折、变化的丰富性恰恰表现出书法艺术的节奏感。书法的节奏和韵律构成书法的旋律感和节奏感,每一根线的丰富运动,都表现出书法创作者的个性特点、审美情趣、阅历修养,是一种鲜活的生命载体,熔铸了每一位书法创作者独特的生命价值。

在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时,面对书法家的真迹,体会古人的生命价值,感受书法家创作时的艺术状态,产生审美的共鸣,是书法鉴赏的关键。

2.“书语同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情态。

“字如其人”,很少学生能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家长对孩子的书写不够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

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每天上午就餐前留给学生20 分钟的硬笔写字课,由语文教师授课。一来从书写上提升学生语文的基本功,二来定时定量来练习硬笔书法。

三、殊途同归,展望书法教学的高度

1.精教:内外融合寻“旁连”思路。

学校教师多方采集省、市开展小学书法写字教育的经验范例,拓宽视野,寻求多种训练的渠道。在实施书法教学时,教师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前提,努力拓宽习字的渠道,不断丰富训练的内涵。学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着力优化师资队伍,不定期地对全校师生做书法讲座。教师们积极倡导自主研习与探究、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学习书法的目标真正得到转变,改进方法,提高成效。

2.厚学:上下联结用“下拓”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大数据下电脑、手机的普及,促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给包括教师在内的成人带来的一个“通病”就是——提笔忘字。诚然,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逐步削弱,写字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教研团队采用“下拓”的思维,开展学校课程模块设计、课程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的研讨,先后完成书法写字课程化方案的研究、标准的确立和文本教材的初次研发等。形式丰富的书法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通过不同层级的书法教学竞赛和学生书法竞赛活动,既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提升了学生的书写技能。

在传承与创新中,重视“写字育人”功能的进一步强化,“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成为校园人的共同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写字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用什么书写呢?
我学写字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