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4
初中生在进行语文写作时普遍存在两个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写得太短,虽然作者的意思大体上表达出来了,内容却是“骨瘦如柴”,缺乏可读性;二是不得要领,篇幅写得过长,内容却又多是啰唆废话。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固然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动机、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不无关系,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尚未到位。无独有偶,研究应用语言学的专家、学者们在研究如何破解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居然与初中生语文写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针对第一个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写长法”的教学主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外语写作的一个创新性教学主张,笔者认为,“写长法”或许能给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带来新的思路。
一、“写长法”理论概述
1.“写长法”的基本理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提出“写长法”这一作文教学观的初衷本是“以写促学”。“写长法”本身并不是作文教学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写促学”。王初明在论述“写长法”的实践价值取向时明确指出,“写长法尽管可以在写作教学课中实施,但它不是作为教学法,不受作文理论的束缚,不系统教授如何写作文”。然而,“写长法”所聚焦的“真实语境、实际需要、交流互动、积极情感和大量接触”则与母语作文教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1]
2.“写长法”的教学主张。
“写长法”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写促学”,主张真实语境是制约语言形式使用并赋予形式以功能和意义的过滤器,交际需要是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原动力,交流互动是将语言形式揉入语境的黏合剂,积极情感是决定外语是否、能否坚持学下去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助推器,大量接触是为语言形式添加语境标识、提高语言使用自动化程度的加速器。
二、“写长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写长法”的运用方式。
“写长法”在具体运用上,简言之,就是通过“学生独立写作,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学生自己修改,教师点评习作,学生通过充实、打磨来自主完善习作”这五个环节,写出有一定长度的有血有肉的作文。
例如:学生邹某在写题为“奶奶的双手”这篇习作时,开头这样写道:“奶奶已经过世好几年了,可她那双手的模样至今历历在目。”似乎这样的开头写得开门见山,但是在总领全文方面显然是苍白的。于是,笔者根据“写长法”的教学主张,展开了教学活动。
生1:我感觉“历历在目”这个成语用在这里并不好,因为“历历在目”说的是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就在眼前一样,这只表达了一个客观事实,并没有反映出你跟你奶奶之间的深厚感情。如果改成“可她那双手的模样至今还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是不是好一些?
生2:我同意这一处的修改意见,但是,我觉得还要进一步修改,因为她的开头没有体现老师讲的“总—分—总”的写作框架和要求。
生3:对!根据她文章的正文所写的三件事及其顺序,我们是不是给她奶奶的这双手加上三个定语来作为“总领”呢?也就是改成“奶奶已经过世好几年了,可她那双勤劳、温暖和灵巧的手至今还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师:这么一改,文章的开头确实好多了!但是,我感觉开头还是缺少了一点什么,谁再补充补充意见?
生4:我想在你们修改的基础上做这样的修改:“手,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因为人人都有一双手。可是,有一双手至今仍然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奶奶的一双勤劳、温暖而灵巧的手,尽管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好几年了。”
邹:你们帮我改得真好!老师,我在正文中想补充写一件事情,那是在我有一次遭遇较大挫折时发生的事情,我感觉奶奶的手和她对我说的话一样,给了我力量。
师:好!可以补充进去。既然正文增加了内容,那么开头对你奶奶这双手的定语也得增加。增加什么定语?加在哪里?
邹:老师,我想在写完奶奶手的勤劳之后写这一段,是不是在“勤劳”后面加上“有力”两个字?
师:好!
经过一番努力,原本只有24个字的文章的开头被“写长”成了70多个字的开头,不仅合乎文章谋篇布局对开头的写作要求,而且遣词造句平添了几分文采。
2.“写长法”的实施关键。
“写长法”把“设计好作文任务”与“合理的教学安排”视作“怎样才能写长”的关键。王初明指出,学生写不长,问题多半出在任务上,好任务往往让教师发现自己低估了学生的创造力。他进一步指出,好的作文任务具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切合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生活经历,能够唤起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写得长;二是能够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带动学生语言积累的运用。
学生有话可写,是“写长”的前提。因此,作文任务的设计必须聚焦学生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话题,都有感想的话题,以及愿意通过写作与人交流、分享的话题。从这个观点出发,《再见了,我的童年》《又到一年春游时》《可怜天下父母心》《难忘的……》之类的作文题将让学生不仅有话可写,而且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在论及合理教学安排这一问题时,王初明给出的主要意见是:少讲作文方法,不设框框,鼓励学生在课外不受约束地去表达自我真实生活体验与感受。[2]
一些语文教师在范文教学中往往会花较多的时间用来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技法的讲解,把范文教得透熟,甚至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课文。而“写长法”则主张范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启发思路。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范文作为学生作文的模仿性写作的标准,则无异于使得范文成为束缚学生作文的框架,扼杀学生作文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制约学生的“写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