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人本”教育,打造音乐教育最“硬”内核
——核心素质视角下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2019-01-1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澳华小学黄琼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澳华小学 黄琼琼
近年来,随着音美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中所蕴含的核心素质不断被提及,如何让课程设计符合音乐教育核心素质的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音乐审美情趣,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音乐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立足核心素质培养这一宏观视角,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为切入点,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实践等三项内容,探讨如何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实现“育人”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毫无疑问必须承担更加严峻的育人使命。但是纵观南宁市目前各小学音乐教育情况可以发现,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依然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甚至许多学校将其视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往往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和陶冶,欠缺把音乐教育从基础科学上升到“立德树人”的高度,也没有将其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融合,导致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始终无法凸显。
为此本文主要立足核心素养视角,阐述了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意义和开发原则,并针对校本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一、核心素质视角下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培养健全人格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本质便是“人”,换而言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必须为人服务,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新时代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起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以发展、公平、非格式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在教学开展时着力去挖掘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潜力,重视音乐教育对品德的教化作用,改变传统“教会一批,考核一批”的单一教学思维,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自我探索的热情,即便是在课程结束之后也能够保持着对音乐学习强烈的好奇心,从而真正发挥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奠基”作用,让音乐真正成为为“人”服务的学科,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学科。
(二)以优秀校本课程带动区域音乐教育全覆盖
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充分、不均衡是阻碍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这就要求市县区各大小学院校树立起“音乐教育一盘棋”的观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实现音乐教育资源的再分配,重点打破农村地区音乐教育层次低、质量差的痛点。通过引入操作性强、模仿性高、适应性突出的校本课程模式,让乡镇小学无需付出太多的投入就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音乐教育教学资源,这也是我研究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期望。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概述
(一)开发意义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新课改以来突出且卓有成效的亮点之一,其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从某方面来讲,不同地区的开发进程与开发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所起到的意义也是十分显著的,以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具体科目而言,立足核心素养,加大对音乐课程校本的开发具有如下意义:
1.有利于弘扬各地区的民族艺术及特色文化。
从目前来看,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为从根本上保证课改成果的常态化实施,立足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对音乐课程校本进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利于弘扬各地区的民族艺术及特色文化,与此同时也为学生民族艺术情感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某方面来讲,校本课程的提出和设置其本质上反映了一种国家三级课程体制的确立,而随着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教育形式转化,基于原始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极为必要,这种举措从某方面而言不但有利于保留和传承民族地区文化,还从根本上加强了学生对本地区民族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最终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略本土艺术的魅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们能熟知和了解国家一直引领的主体文化,但对于本土艺术所具有的魅力往往极易被忽视,从而导致本土艺术文化的流失,最终对国家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校本课程通过模式的创新与整改,从特定意义来讲可收集本土文化,可进行民族文化的体验并实现精神的传承。
加大对音乐课程校本的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追寻艺术的高度,探索更加专业型的教育模式,此外在促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本土艺术魅力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对于促进国家文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极为有效性。
3.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较于传统的基础文化课程,音、体、美教育一直以来都得不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培训过程中,艺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升,但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下教育部门提出的新时代教育目标,传统语数英三大基础教育已经不能完全代替教育内容,全面发展中更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艺术优势、体育特长,让学生学生见识更宽阔,专业与独立表现力更强。
音体美的教育不能再墨守成规,或者直接的将课程转送给其他教师,反而要求其结合学科特点,自成一派体系,基于校本课程研究对素质教育的创新整改,开发出更多的音体美教育空间,可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知识理解,迈向更加广阔的知识视域中获得潜能激发。
学校应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性,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整合与培训,促使教师发挥个人素养,提供意见与建议,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优良团队。
(二)开发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完全依靠教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那么所搭建课程体系必然拥有很强的局限性。所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内在规律,从听、表演、乐理研究、原创音乐编写等多个角度出发,搭建起一个科学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感兴趣的、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够接受到与自我心理成长相匹配音乐教学内容,保持学习和探索音乐的兴趣。
2.层级化原则。
音乐教育必须遵从“因材施教”的原则,所谓“因材”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内在差异,包括音乐基础能力、音乐学习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演唱能力。所谓“施教”就是在校本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素质能力情况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的课程编排,要打破传统大班教学的桎梏,实现音乐学习的分班教学,分班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层级化原则。
比如低年级孩子初识音乐,音乐课程的编排则以听歌、表演、音乐剧为主;高年级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因此音乐课程的设计则可以突出培养学生识谱、编谱、唱谱、创作的能力。
3.融合性原则。
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还需要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比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美术、文学、历史、京剧等方面的内容,让音乐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既提升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通过音乐教育加强学生基本素质,丰富学生的学识。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工作者作业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校本课程改革的研发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音乐课程校本而言,与其他学科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化,需通过音乐乐感的抽象把控理解进行设定。但现阶段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纵观南宁市目前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对于乐感的把控缺乏认知,只得浪费资源,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传统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存在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传统校本开发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如:与校本课程配套的相应师资队伍水平不够、教师对校本课程认识不深、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存在偏差、校本课程设置后的管理体制欠缺……从某方面来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提高课程开发效益,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或是在其出现的第一时间内将其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取得预期的效果,但纵观现阶段南宁市各小学音乐课程校本开发过程中。
上述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导致纠集了大量资源用于促进校本课程的推演准备后,缺乏施展的实际计划,最终对其整体教学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音乐教学的实践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阶段南宁市各小学音乐课程校本的开发与预期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而教材的校本化设定在原本的信息量上进行延伸,让学校的课程体系更加丰富,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综合素养。故此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通过采取如下教育教学手段极为必要,具体而言,针对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可采取如下教学优化策略,即:
(一)课内教学实践
1.基础学习。
首先,音乐教案的设计必须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的需求和意见,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增加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所提出的问题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其次,音乐教案的设计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而应该注重学生心智的启迪和素质的培养;最后,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加入小组讨论的内容,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之后由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情况的汇报、展示,汇报方式可以单人也可以多人,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也可以口头对照;此外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的分工进行检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2.优秀课程学习。
优秀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基础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提升,是音乐资源的共享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教学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可以通过录制教学视频、教学PPT设计等形式对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留存,也可以交由各级县市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评比,选拔出最优秀的教学资料在农村等音乐教学资源落后的地方进行推广,使各个学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学成果,让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思路、音乐教学方式,如音乐剧表演教学等能够惠及更多的学生。
(二)课外教学实践
1.学校兴趣小组的组建。
在校本课程的实验学校,必须加强对音乐教研资源的分配,在课外兴趣小组的分配上增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比重,同时要提升音乐兴趣小组的多样性,比如红色歌曲主题学习小组、音乐剧小组、乐器学习小组等,增强学生的选择性。
2.区域网路教育模型的搭建。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一个学校的任务,更是整个区域强化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的互通互联,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实现音乐教研资源的整合,同时与当地的音乐类高校进行合作,研发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音乐教学网络程序,满足广大学生线上学习音乐知识、收听歌曲的需要,使其成为学生群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音乐软件,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加强了对学生听歌、听曲目、学习音乐的引导。
(三)改革过程中把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
1.立足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为从根本上提高音乐课程校本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南宁市各中小学教育机构需形成素质教育的全新价值观念,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闭门造车思想,尊重学生在不同学龄段下的知识吸收能力与成长规律,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科学状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互动与创新思考,让学生汲取知识智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精神素养,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下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念,获得情感的升华。
2.立足学生实际,注重分层教学。
从目前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责任感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等问题,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当前社会主义飞速发展的产业时代背景下,学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过度呵护,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自顾不暇,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不足,结合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本校的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将教材进行了灵活化地利用,渗透更多积极且趣味的教学观念,采取活灵活现的教育形式,结合经验与学生展开了自由活动,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因材施教展开了层次化的递进式教育,提高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
3.立足校本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我国的地域广袤,文化特点与民族特色较为明显,地域文化让学生们在一个熟悉的空间中自由的成长,他们自然融入文化氛围中,在社会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教育的内容也不能脱离学生的思维基础,我校地处南宁市,此地乃文化名城,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可立足校本资源,体现地方特色,从而在提高校本开发效益的同时,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打下坚实基础。
(四)将音乐校本与其它基础课程相结合
1.以品德养成课程唤起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品德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换言之,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品德的教育与渗透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基础的学习意识,具备学习的责任感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为此在进行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为从根本上让学生树立高远志向,以品德养成课程唤起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极为必要,具体而言就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一方面教师需以“八礼四仪”的要求,严格认真规范学生行为,以期在逐渐提高学生品德意识、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爱校、爱乡、爱国热情,最终为深厚家国情怀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2.以自主发展课程奠定学生担当责任的身心基础。
从目前来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心理问题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故此为从根本上提高音乐课程整体的教学效益,我校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设置课程,有专业培训的教师进行讲座,调试学生的心理状态。
以期保障音乐课程的开展是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活动状态下,与此同时,为在磨炼学生意志的同时,强健学生体魄,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自主发展课程相结合也是极为必要的,为此在冬季,教师可每天大课间安排学生冬季长跑,从而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基础上,也为其他课程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以实践创新课程培养学生担当责任的关键能力。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可辅助传统对话教育形式,让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音乐课程校本开发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多媒体的平台创设多彩缤纷的音乐空间,营造轻松氛围转化抽象信息,并通过在活动体验中顺应社会主流教育趋势,构建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思想。
五、结语
在核心素质的视角下,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下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拥有着健全心智的时代新人都有着重要意义。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适时穿插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身心放松,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之中。
音乐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它赋予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让素质教育更人性化,让学生的核心素质更加牢固,让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