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型消极依恋引发的班级矛盾及应对策略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56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消极注意力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将依恋分成三类: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其中矛盾型依恋是指很想和身边的重要人物亲近,又害怕被抛弃而不敢投入感情的依恋关系。本文研究的是“矛盾型依恋”中消极情绪占主导方面的依恋类型——“矛盾型消极依恋”。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儿童在生活中会更加依赖父母,希望得到他们的关爱,当感到没有被关爱时就会表现出愤怒。当这些儿童进入小学阶段,他们会将这种不安全感投射到人际交往中,容易和同学、教师发生矛盾。

一、矛盾型消极依恋的成因

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比真实感受到的情绪更强烈的消极情绪,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较多。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会做出一些“不受人喜欢”的举动,如注意力不集中、违反课堂纪律、和同学交往少且伴有攻击性等,导致矛盾冲突频发。分析原因发现,矛盾型消极依恋的产生和儿童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亲子关系缺失、父辈与祖父辈教养方式有差异、父母自身存在矛盾型消极依恋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从而容易形成矛盾型消极依恋。

二、矛盾型消极依恋在班级矛盾中的影响

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学生会表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以违反课堂纪律等方式获得教师的关注,甚至在班级中引发矛盾。引发的班级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同伴关系处理不当导致的个体矛盾

这类矛盾是班主任接触最多的一种,如因为别人不小心弄脏了自己的凳子就恶言相向;或者因为被插队就和同学争吵,甚至发生肢体上的冲突。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学生表达偏差或行为不当。如三年级的小强最近被多位同学投诉,因为他总是爱欺负人,甚至还会强占同学的学习用品,今天下课时,他又推倒一位同学,差点使其受伤。探究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父母和教师对他缺乏关爱,加上学习成绩不好,他只能通过这样的极端方式获得关注,这是矛盾型消极依恋学生的典型表现。

(二)后进生集体与班级学生的矛盾

大部分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理想,常常被教师批评,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感到悲观、自卑,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久而久之,他们的存在感也会减弱。在班级中,后进生群体往往游离在班级之外,不能很好地参与活动、融入群体,形成一种隐形的班级矛盾,影响班级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应对策略

(一)针对矛盾本身的应对策略

1.解决情绪问题。

班级矛盾发生后,涉事双方必定情绪激动。这时教师轻易地对事情进行评价,会导致当事人无法对问题进行客观判断,若强行处理,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后续问题。教师可以对事件进行冷”处理,通过言语暗示让涉事双方反思,先稳定学生的情绪,再处理问题。

2.平等客观,澄清事实。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矛盾发生后很多学生不能将一件事叙述清楚,一般都是从自身出发,诉说他人不好的地方,而对自己的错误避而不谈。所以,教师需要持公平的态度,不管是面对哪类学生,都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切忌先入为主;同时全方面了解事实,尽量客观地还原真相,最终找到症结所在。

3.排解细致,训练素质。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检视自己的想法会带来的后果,让学生明辨是非。矛盾处理好后,还要教会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让学生在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保持正确的心态,有法可施。

(二)针对矛盾型消极依恋学生的应对策略

1.修复亲子关系,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有些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学生潜意识中认为父母不爱他们,不敢和父母说心里话,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辅导课、心理班会课,帮助学生看到父母的爱,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如低年级可以开设“我从哪里来”的主题,探究生命的起源,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中年级以“寻找父母的爱”为主题,使学生对父爱母爱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实例化;高年级以“感恩”为主题,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并学会感恩。

2.提升注意力,建立学业支持系统。

大部分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缺乏专注力,不能专心投入学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舒尔特方格法是比较典型的训练专注力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注意力水平,还可以提高注意的稳定性、转移速度和广度;辨音法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抗干扰法练习可以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激发信心。学生的成绩有所改善,学业支持系统稳固,在班级中和其他学生的矛盾自然也会缓解。

3.学会放松,缓解焦虑。

焦虑是矛盾型消极依恋的学生最突出的情绪障碍,除了帮助他们看到父母的关心外,还要教会他们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安排运动,通过慢跑有效缓解焦虑情绪,通过游泳使全身多个部位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得到放松。另外,深呼吸、伸懒腰等都是减压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消极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静心
测试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