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方式及教学策略
2019-01-14王伦忠
王伦忠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凤清学校,贵州 遵义 564100)
前言:学生的未来是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们将来可能成为各个领域里的工程师和设计师,而这些职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空间观念作为从业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空间观念,逐渐做到能够对实物的形状进行想象和展开。小学生对物体的空间观念较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限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起始阶段,最好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开始进行引导[1]。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例如:在长方体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豆腐块”“教师内部结构”“饭盒”等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学习课程相连接,提升课堂内容的生活化程度;在球体的讲解中,向学生展示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种球类运动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在正方体的教学讲解中,教师可用课堂中的“粉笔盒”进行举例。生活与教学的结合运用,教师应进行由浅入深的办法进行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通过生活实例的教学讲解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实了解,提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具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数学知识有哪些,邀请学生们积极回答。运用这样的办法,一方面,提升师生之间的生活距离拉近,提升师生的互动性,另一方面,在学生举例时,需要在原有的生活经验或学习体系中进行知识的回忆,为后续引导学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做出铺垫。
二、动手创造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对学生任何阶段、任何科目的教学中都具有实效性。当小学生对各种基本空间形状有所了解后,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学习到的空间概念对物体进行改造。例如:在长方体的教学课程中,带领学生用不规则的橡皮泥捏出长方体的形状,或是通过教师的指导,用纸板黏合的方式做出长方体形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加深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对物体空间形状的认知扩展。学生在长方体“制作”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长方体长、宽、高的测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分辨长、宽、高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数值进行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测量出的数值进行比较,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规律,加深对长方体概念的学习。教师在这样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空间结构,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感。
三、绘图与想象相结合
空间概念在日常数学教学中都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书面形式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二维空间,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书面形式上充分体会到物体的空间观念,就成为了教师在数学空间观念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同样要先从简单的形状入手。以长方体为例,教师需在课前准备透明塑料板制作而成的长方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同时,用彩色笔划线对长方体的各个边进行彩色标注。学生可以透过这个透明的长方体从多个角度分析长方体的具体形态与具体数据对比。教师需在展示划线的长方体后,以学生的视觉角度,将长方体画到黑板上,通过实例的展示,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画出在课堂中展示的长方体透明视觉效果图。教师在展示时需将长方体变换角度,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变化。
学生将空间物体绘制到平面纸张中,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长方体,教师从旁予以指引,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长方体的想象空间扩大,鼓励学生根据脑海里的想象实现将长方体形状画在纸面上的任务。以此,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想象—绘画—动手相融合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想象力的锻炼,扩展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课程的思维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建立更加灵活的数学空间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有耐心和毅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锻炼学生想象—绘制—动手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透明长方体展示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绘制其他空间形状物体的透视图,将习得的绘画和想象能力延伸到其他空间几何体上。
四、运用多媒体与培养空间观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化,促进教学活动朝向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向转变[2]。在数学空间观念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动态方式呈现出空间观念。教师课时使用多媒体方式,向小学生展示学习和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各种展示的场景,生动地将教学的空间形状从生活场景中辨识出来,以达到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的目的。在进行空间形状抽象化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呈现以线条或颜色构成的空间形状,使学生掌握形状的概念内涵。通过动态变换几何体角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视角对几何体视觉效果的影响。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让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中呈现的空间效果,而要让学生逐渐地依靠自己的想象力,以实现将空间观念注入到学生自身知识体系中的目的。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需要按照从生活常见实物到几何体实物,再到空间想象的流程进行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和严谨的求知态度,为他们将来走上不同发展方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