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促进成长 奋斗照亮理想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94期
关键词:杏坛借力刘老师

李 婕

从教十余年,回首来时路,可谓曲径通幽,有几多“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又有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这是一条苦与乐交织的路,是一条激情与理想相伴的路,更是一条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条路上,需要自身的努力学习,也离不开学校平台的支持、专家名师的引领、磨课赛课的历练以及专业阅读的沉淀。

向学校借力,在实践锤炼中点亮理想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在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学校一直坚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拜师结对、课题和论文、校本课程开发、阅读教育著作等方面,制定长远的、有明确目标的发展规划。而且,学校教研活动常态化,校本研究制度化,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融洽。

2018年4 月,借助学校的有力推荐,我得到了参加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资格,在初赛中以史地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了10月份的决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在高中学科体系中历史学科一定不算是大学科,在我校历史教研组成员中,我一定不算是资历深厚者。但是,学校却给予我这个小学科的“小菜鸟”一次参加江苏省“杏坛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宝贵机会。我校对教师的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为我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促进我们提高专业化水平,使我们教师能够有许多的机会走出校门去实践去锤炼去收获,让我们心中的教学理想更加明亮!

向名师借力,在专家引领下追逐理想

青年教师要想更快实现专业成长,其中与教学专家的引领是分不开的,我正是借助了学校“名师工程”这一宝贵平台,拜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波老师。刘波老师工作认真,教学示范有高度,教育科研有深度。刘老师经常来到我校,通过课堂调研、专题讲座、师徒同课异构、师徒对话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来助力我的教学成长。

在刘老师的助力下,我的历史课堂更加关注教学设计与教学立意。在之后的公开课或赛课中,我所执教的《罗斯福新政》《美国国父华盛顿》等课有中心、有主线、有灵魂,获得好评。2016年我获校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2017 年获校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8 年获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综合组一等奖。 2018 年11 月,在无锡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优课”。在教科研方面,借助刘老师的悉心教导,我的教育硕士论文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我所撰写的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师从名师,我是幸运的!几年来,刘老师就像一座闪耀的灯塔,指引我方向,引领我成长,让我能够自信地追逐自己的教育理想。

向课堂借力,在课堂中实现理想

课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阵地,青年教师要向课堂借力,积极参与备课、磨课、上课、赛课等活动,快速地让自己进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在历练中加速实现教学理想。在现实教学中,每一次赛课都经历多次演练,集思广益,不断磨合与改进。

2018年参加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是我工作以来历时最长、最受煎熬、情绪起伏最大,但收获最多的一次赛课经历。从独自试上找感觉、教研组集体听课研讨,再到导师评课加修改,最后正式踏上“战场”展风采,我经历了自信—迷茫—低落—困苦—冲破困难—找回自信的过程,在磨课中我收获了进步与成长。

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明白了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饱含艰辛,但也能让人体验到成功,收获到自信,感受到幸福。只有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才能享受到磨课的滋味,不畏痛苦,破茧成蝶,美丽嬗变。这时,当执教者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原来的一切辛酸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却走出了一个新天地。

向书海借力,在专业阅读中放飞理想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历立足课堂—阅读反思—写作提升几个阶段,阅读是促进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把读书作为饥饿者的食物。”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向书海借力,进行专业阅读是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浩瀚的历史吸引人,广博的史识倾倒人,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跨度极大,内容十分丰富而广博的学科。历史学科的特性更决定了历史教师离不开阅读,教师要使历史课有深度,更加离不开历史学科专业阅读的厚度。导师刘波老师为了备《新文化运动》一课,至少阅读了十几本著作、数十篇论文。深受导师影响的我也逐渐将历史专业阅读作为自己备课的重要过程,如在参加省“杏坛杯”课堂教学展评前,我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为课题,在备课时,我查阅了《苏联的真相:对101 个重要问题的思考》等十几本著作,也下载了与本课教学有关的论文及资料,以丰盈自己的学科底蕴,从而提升课堂的质量。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专业阅读是一种交流,在交流中感到困惑,在困惑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释惑,这是一个青年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放飞理想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杏坛借力刘老师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竭力与借力
杏坛学人风采
缁帷杏坛
刘老师想开小车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幽默的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