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在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9-01-14李明卫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301800
李明卫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用于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本院收集的1128份临床血液标本,通过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对标本实施ABO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D血型鉴定,针对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结果中ABO血型反正定型异常、设备无法读取信息以及RhD变异型标本通过离心法进行复查,全自动设备检测阳性标本通过抗球蛋白试验进行复查,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与离心法检测结果显示ABO正反定型符合率100%,RhD血型鉴定符合率100%。1128份血液标本中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显示ABO血型反正定型异常32份、设备无法读取信息28份、RhD变异型标本22份,与离心法复查结果相同。22份ABO血型反正定型异常标本经离心法复查有4份标本设备无法读取信息,但复查发现正反定型相符,探究原因是标本抗凝不当导致纤维蛋白凝聚,无法读取信息,余下18份标本复查确定正反定型不符。全自动分析系统发现36份不规则抗体阳性,抗球蛋白法复查发现30份抗体筛查阳性,6份标本阴性。结论: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对ABO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D血型鉴定效果确切。
输血是临床中治疗大出血类等多种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需要在输血前对血液抽样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以及血型鉴定,避免血型不相溶导致排异反应,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或造成患者死亡[1]。为了保证血液标本检测的便捷性、准确性以及检测标准化,血液安全领域研究者一直在对此进行探索[2]。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全自动血型分析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次抽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收集的1128份临床血液标本开展相应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4月收集的1128份临床血液标本,所有标本使用真空管采集行EDTA-K2进行抗凝,本组标本由408例供血者提供,包括男性202例,女性206例,年龄2~88岁,平均(46.5±2.4)岁。1128份标本中包括A型血342份,B型血448份,O型血228份,RhD阳性血38份,阴性血12份。
设备与试剂:抗体筛查细胞、抗体血清、抗球蛋白试剂、A、B型试剂红细胞,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定型和RhD检测使用玻璃微珠卡、离心机、Liss液、抗球蛋白玻璃微珠卡等。
1.2 方法
①全自动分析系统的ABO定型及RhD检测,血液标本采集48h内进行检测,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5min常规离心处理,取出试管盖帽并进行装载,置于全自动分析系统中按照说明书步骤检测。②离心法检测,针对全自动检测后的标本以及全自动检测结果显示ABO反正定型异常、RhD阴性标本实施试管立即法进行复查。③全自动分析系统的抗体筛查法,应用全自动系统检测标本抗体试验,操作步骤按照系统说明书进行。④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检测法,针对全自动系统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标本通过抗球蛋白试验进行复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与离心法检测结果显示ABO正反定型符合率100%,RhD血型鉴定符合率100%,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28份血液标本中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显示ABO血型反正定型异常32份(2.84%)、设备无法读取信息28份(2.48%)、RhD变异型标本22份(1.95%),与离心法复查结果相同,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份ABO血型反正定型异常标本经离心法复查有4份(18.18%)标本设备无法读取信息,但复查发现正反定型相符,探究原因是标本抗凝不当导致纤维蛋白凝聚,无法读取信息;余下18份(81.82%)标本复查确定正反定型不符。
全自动分析系统发现36份不规则抗体阳性,抗球蛋白法复查发现30份(83.33%)抗体筛查阳性,6份(16.67%)标本阴性。
3.讨论
输血相容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本要求,在其检验过程中红细胞血型抗原多态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血型血清学的实验步骤操作、检测数据处理分析、传输自动化等输血一系列工作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随着1993年首次提出血液检测柱凝集技术后,微柱凝集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3]。微柱凝集技术的应用效果与传统试管试验相比更理想,并已经获得了大量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1128份血液标本进行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等检测,结果显示排除标本量不足、临床检查不合格等人为因素导致的检测异常情况,全自动系统与试管试验检测对ABO反正定型以及RhD鉴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全自动分析系统的检验过程便捷、检验结果准确,实现了检测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对提升标本检验工作效率意义重大。但是全自动系统检测对血液标本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检测步骤必须按照配套的说明书步骤严格开展,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后其血浆液面高度必须在0.5cm以上,若不足0.5cm系统会判定标本量不足而不予检测[4]。同时血液标本进行全自动系统检测前必须做好充分抗凝准备,标本中不可存在颗粒物质以避免加样针堵塞。本次研究中对22分全自动系统检测ABO血型反正定型异常标本开展了试管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全自动检测设备无法读取信息的4份标本试管法检测正反定型相符,经过排查发现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标本抗凝不足,导致出现凝集状的纤维蛋白,使得设备无法对标本进行判读,因此,保证标本质量符合标本是保证全自动系统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础[5]。
全自动分析系统结合了微柱玻璃珠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有点,在本研究中全自动检测发现抗体筛查阳性结果标本共36份,但是抗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这36份标本中30份标本检测阳性,6份标本检测呈阴性,可见全自动检测存在假阳性情况,在临床实际检测中需要加以注意。
综上,全自动血型和配血分析系统在ABO正反定型、RhD血型检测以及标本不规则抗体检测效果具有良好可靠性和安全性,且该种检查方式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