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9-01-14李万忠辽宁省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放射科辽宁盘锦124010
李万忠 辽宁省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放射科 (辽宁 盘锦 12401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分别予以CT及MRI诊断方式,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探究CT与MRI诊断技术针对膀胱癌分期的准确性与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6.0%,显著高于CT诊断技术的84.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技术与MRI技术针对膀胱癌的分期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效果,相较之下MRI技术更具优势,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膀胱壁内的侵犯深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意见。
膀胱癌的合理分期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因此采用一种科学、有效、精确的临床诊断措施在确定膀胱癌的分期信息过程中尤为关键,本次研究选择CT及MRI技术,选取50例膀胱癌患者观察其临床诊断差异,现将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分别予以CT及MRI诊断方式,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对比分析,5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4.5)岁;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膀胱癌症状,其中30例原发性膀胱癌,10例复发性膀胱癌;其中腔内型4例,浸润型4例,腔外型2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临床资料完整,执行不同诊断方式时基础生命体征监测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MRI诊断方式选择仪器:GE 1.5T核磁共振仪(XGY公司出品),执行检测前予以相关准备工作,随后于患者轴位与矢状位行常规扫描,包括T1WI、T2WI扫描,其中T1WI利用SE序列进行扫描,TR:450~500ms;T2WI选择fastSE序列进行扫描,TR:3000~3600ms;统一调整层厚为8mm,体部圈线,并调整FOV水平为38cm×42cm。肿瘤分期采用JSM分期法(Jew ett-strong Marshall)其中包括A期、B1期、B2期、C期、D1期[1]。
CT诊断方式选择西门子64排CT扫描仪,病理分期包括A期、B1期、B2期、C期、D期。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的分期数据为标准,对比CT及MRI诊断方式的分期诊断准确率,分析其统计学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及MRI检测方式分期结果
经病理分析确诊,50例患者中,共有A期2例、B1期20例、B2期12例、C期10例、D1期6例。CT诊断分期结果:A期1例(50.0%)、B1期18例(90.0%)、B2期10例(83.3%)、C期8例(80.0%)、D1期5例(83.3%);综合准确率为84.0%。MRI诊断分期结果:A期2例(100.0%)、B1期19例(95.0%)、B2期11例(91.6%)、C期10例(100.0%)、D1期6例(100.0%);综合准确率为96.0%。
2.2 CT及MRI检测方式分期结果分析
MRI与CT诊断方式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6.0%、84.0%;(χ2=8.647,P=0.001),P<0.05。二者针对肿瘤侵犯膀胱与邻近器官侵犯膀胱均有一定程度的表现效果,MRI诊断方式优势明显,同时,CT诊断方式未能检出精囊前列腺受腺者。
3.讨论
癌症与患者生活习惯高度相关,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腺细胞癌等多种类型;膀胱癌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存在一定概率的转移性癌风险,全称膀胱尿路上皮癌,因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为便于临床治疗,通常在确诊疾病后需要根据不同因素将其进行分期。临床研究发现,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膀胱癌TNM分期,其中T为膀胱壁浸润的深度,N为盆腔或腹腔淋巴结浸润程度,M为其他器官转移情况。因此,膀胱肿瘤的分级基于膀胱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即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相对越低,肿瘤的级别越低,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因此恶性程度相对越高;同理,肿瘤级别也更高,因此低级别高分化肿瘤的治疗难度显著低于高级别低分化肿瘤[2]。
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针对膀胱癌的相关病理研究日渐详尽,术前诊断分期的准确率不断提升,现阶段针对膀胱癌的分期诊断中,MRI与CT诊断方式仍旧占据着较为主流的地位。本次研究发现,相较之下MRI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肿瘤膀胱壁内的侵犯深度,效果优于CT诊断方式。CT诊断模式应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中时,CT分期中T1期、T2a期与T2b期均可见明显的膀胱壁增厚,T4期可见肿瘤侵犯其他器官组织,同时T1期膀胱壁光滑,T2a期局部无僵硬感、T2B期可见僵硬感,且外缘光滑。MRI分期特征T1期均在T2WI上,肿瘤基地处的膀胱壁低信号较为清晰,且外壁光滑;T2a期中膀胱壁低信号存在中等信号浸润,T2b期膀胱壁低信号大部分甚至全部被肿瘤信号占据(视肿瘤恶化趋势影响),同时,T3期膀胱周围的脂肪高信号区存在肿瘤偏低信号浸润,T4期方可见肿瘤浸犯其他组织,可明显检出肿瘤侵犯组织为精囊与前列腺[3]。因此,两种检测方式相较之下,MRI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且在多平面成像技术方面差异较小,但MRI辐射相对更小,因此可在进行肿瘤分期诊断的过程中,为临床检测提供更高的敏感性,可根据肿瘤的级别越低,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相对越高的理论,清晰地检出膀胱壁浸润程度,观察其是否存在壁外侵犯情况。另外,MRI技术因其本身具有血管流空效果,因此无需造影剂即可将淋巴结与血管组织有效区分,大大的提升检测效率,虽然针对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所带来的相关炎性反应效果较差,但通过MRI动态增强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降低错误率,但通常不作为膀胱癌T分期的常规检查方式,另外,应用WEI与小视野DWI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CT技术与MRI技术针对膀胱癌的分期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效果,相较之下MRI技术更具优势,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膀胱壁内的侵犯深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