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儿童文学鉴赏活动促进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

2019-01-14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孙宇沁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文学作品师生

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孙宇沁

提高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并不是让他们在对儿童文学小阅读的基础上,仅仅理解其表层含义,而是真正挖掘其内容的趣味性和与其他阅读材料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自己能够理解到的内容有效传递给幼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并且从中获得有益知识,这也表明儿童文学鉴赏课程在培养幼儿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幼师生的教师也应当对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进行相应培养,让他们在自己钻研的基础上对儿童文学有一个深入了解,做到能够通过内容看本质,并且有效挖掘出其中能够传递给儿童并使他们获得身心有益发展的内容,为此本文也依据这一主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式。

一、感悟儿童文学的乐趣,提升理解能力

幼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他们自身接触到的一些文学作品都与儿童的年龄阶段相符,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内容探究时也应当以这些内容本身的写作目的为依据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进行混淆、以成人的视角对待学生,让他们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这不仅不符合学生的理解特点,也不符合儿童文学在教育学生时原本应当起到的目的。因此幼师生的教师在教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鉴赏时,应当指导他们更多地发现儿童文学中的趣味性,使学生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在根本上区别看待,能够有效站在儿童的角度,按照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思考特点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和设计。

学生在学习时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在开始可能寻找不到方法,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接触到的内容不断增多,学生也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切入点。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让儿童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这些内容真正符合他们在这个年龄特点的思维习惯,更好的理解儿童文学的具体内容。当然这也应当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幼师生本人应当在内心认同这种思考习惯,不能因为幼儿的意见与自己存在差异就一口否定他们的个人观点,而是应当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尽可能的使自己的思维与他们平齐,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二、发挥想象力,多采用拟人化的教学方式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背景不足,因此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通过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思考,又或者以天真的想法将所有的物体都变得拟人化,这也是幼儿在这个阶段所具有的独特性,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正可以利用学生的理解特点与童真性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更加童真的眼光看待各种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更加符合他们的形式进行讲授。学生也会因为与教师的思维没有过大的偏差而更加认真的听从教师的讲授,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许多文学作品也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作者正是由于看到他们童真的一面,由此才进行的相应创作,并真正站在学生看待世界的角度来描写相关的内容。

例如幼师生的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在为学生讲授《我和小雪人》这一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这首诗本身内容为特点,站在一个拟人化的角度为学生讲授这些内容。并且这首诗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看待事物的特点。在这首诗中,孩子们堆了一个小雪人,但是随着太阳的出现,雪人渐渐消失了,于是孩子们就去问太阳公公雪人去哪里了,太阳公公回答说因为雪人怕热,所以他到河里去游泳了。这首诗的内容就恰好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仅仅单纯告诉学生一些科学性的理论,学生可能并不明白这些原理,并且对这些内容也不会很感兴趣。因此为了更加符合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教师就可以顺应他们的思维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解,这也正体现了幼儿教学中多使用拟人化的特点。当然,教师不仅可以对现成的作品这样讲解,在进行即兴创作以及自己组织的其他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真正产生兴趣。

三、感受文学作品的“情”,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进行讲解

在为学生挑选文学作品时,不应当仅仅看相应的作品是否具有趣味性,趣味性只是为学生进行文学解读的第一步,而更深入的应当是自己挑选的内容饱含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理解它的内容、喜爱它的趣味的同时更多的能够从中收获深层次的美感,这也能带给学生的一种更好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不仅要兼顾学生是否有兴趣阅读这些内容,还应当使这些内容具备不一样的美的感受,一些内容以柔和、明朗的方式带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体验,而一些文学则是以壮丽广阔的景象呈现给学生另一幅不同的画面。为此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情感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教师应当广泛涉及,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挑选作品,让他们在感悟不同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情感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读后感,真正理解诗文内容。由此在自身教学时也能通过这种情感让他们更深入的了解文学的魅力。

四、通过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传递美好和善良

儿童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们富含积极的正能量,能够带给学生美的感受,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从中收获美好和善良,这也是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方式给学生讲授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仅仅通过这一内容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他们应当掌握其他各类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有效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课堂中通过有效鉴赏能够感受美、发现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经将它的美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美、意境美和形象美,因此教师的鉴赏过程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于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探讨文章的深浅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将这部分内容有效表现出来。

例如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鸟树》,描写到两个孩子无意中得到一只小鸟,为了帮助这只小鸟找到自己的妈妈,他们平时细心照料它,但是这只小鸟最终还是死掉了,两个孩子为了纪念它,将这只小鸟埋藏在土壤中,并且在上面插了一支葡萄藤,没想到葡萄藤真的长大了,并且发出了绿芽,孩子们认为这就是当时那只小鸟幻化而来的,并且给这只藤蔓起名叫做鸟树。这篇儿童文学作品就以一种唯美的方式写出了儿童对待事物天真无邪的做法,以他们的纯真和善良带给其他人不同的美的体验。通过这篇文章教师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对于自己后悔的或做的对的一些做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引导他们以善良的心对待不同事物。

五、通过生活实践,引起学生共鸣

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会通过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所熟悉的一些事物作为写作素材,通过拟人想象的方式进行再加工创作,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加美的体验,同时又不至于对内容产生过多的陌生感。因此这也给教师在教学时提供了一个好的素材,能够让幼师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有效引导,以情境创设的形式让他们更好的产生共鸣。或许幼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己知识背景广阔,针对某一个问题会有更加发散性的思维联想,但是如果真正投入工作中,并且以幼儿的心理来看待这些内容,就应当以更接近他们思维能力的方式来组织语言和教学方式。使文学作品在其内容之外有更合理更有效的外延。

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描写自己家庭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主题让学生联想自己的家庭情况,包括日常中与父母发生的趣事。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只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想象,而是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分享的形式,有效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由于具有更强的表现欲和好奇心,因此更容易被教师所带动,如果以一定的奖励机制可能会起到更好的带动效果。通过分享的形式,学生之间也会更容易产生共鸣,这不仅是对于自身与儿童作品之间的共鸣,而且是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这都是儿童文学作品所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其他人所描写的内容与感受,联想到自身的实际情况,使自己对于作品产生更深的的亲密感。

六、通过分享和评价,了解不同解读情况

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幼师生在对其进行鉴赏时也往往会存在不同的解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应当以自己的解读方式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评价,对其中合理有效的内容做出更加客观的指导。类似于让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带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在培养幼师生时也应当有效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分享和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了解学生的解读情况,并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使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对于同一篇文章的不同解读也会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分享过程中不同人的观点,学生也会逐渐由某一角度思考问题转变为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也有利于他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

【结 语】

在利用儿童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幼师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自身感受到儿童文学魅力的前提下对他们的文学素养进行培养,并且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讲授技能,让他们将自己从中得到的不同感受传递给自己的学生,真正起到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文学作品师生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