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龙县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01-14刘阳河李云芳袁丽萍尹智彬赵春艳

绿色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林地森林资源全县

刘阳河,李云芳,袁丽萍 ,尹智彬 ,赵春艳

(1.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林业局漕涧林场,云南 云龙 672711; 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3.云南省云龙县林业局五宝山林场,云南 云龙 672711)

1 引言

林业经济发展是云龙县林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云龙县作为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做好林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山区群众的经济发展。但是,云龙县的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科技含量低、定位不准确、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改善林业经济管理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西部,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区末端,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是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的接合部。东与洱源县和漾濞县接壤,南与永平县、保山市相交,西与怒江州泸水县毗邻,北与剑川县和怒江州兰坪县交界(图1),全县国土面积4400.95 km2,分属太平洋和印度洋流域,澜沧江和怒江水系,以澜沧江水系为主,怒江绕西部边境而过,全县均为山区地形,山区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0%以上,山川南北纵贯,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坡度较陡,从西至东呈南北排列依次为,怒江和澜沧江分水岭南端怒山山系的崇山山脉、澜沧江东岸云岭山系的盘山山脉和清水朗山脉,全县最高海拔3663 m,最低海拔730 m。云龙县海拔高差大,河流密布,地貌主要包括高山峡谷、中山谷地、山麓洪积扇、河流阶地、高原夷平面5种类型。植被和气候、土壤呈现出水平差异不明显,垂直差异明显的特征。澜沧江纵贯县境,将云龙县分为东西两大地貌类型,澜沧江以东属云岭山区,海拔在2000~2500 m之间,成土母岩多为紫色砂岩和泥岩类,土类以紫色土和黄棕壤为主,植被多为云南松和栎类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偏干旱少雨,是云龙县主要牧区和玉米、土豆及杂粮主产区;澜沧江以西属怒山山脉,海拔730~3600 m,土类以黄壤、红壤、黄棕壤为主,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为主,是云龙县的水稻主产区。

图1 云龙县在大理州的位置

云龙县年平均气温16.1 ℃,最热月平均气温22.3 ℃,最冷月平均气温8.4 ℃,年平均降雨量781.4 mm。气候特点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期,总体上属于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受地理位置和复杂地貌影响,气候要素组合时常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复合型立体气候。

2.2 自然资源状况

云龙县林业用地面积326933 hm2,占土地总面积74.76%,其中国有林地面积79453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4.3%,集体林面积247480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5.7%。国有林区管理单位包括:漕涧林场管辖20100 hm2、五宝山林场管辖41353 hm2,天池自然保护区管辖12533 hm2,零星国有林地面积5467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64.8%,活立木蓄积量2378.25万m3,活立木年净生长量89.69万m3,森林资源年总消耗量为68.23万m3。全县林产业发展以核桃、茶叶、麦地湾梨和重楼种植为主,其中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已形成产业化规模,种植面86667 hm2。

云龙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县已查清木本植物110个科、650多种,其中不乏红豆杉、水青树、云南榧树、十齿花、领春木、秃杉、红椿、滇楠、榉木等国家和省一、二、三级保护植物。野生天麻、云南黄连、草乌、重楼、党参等中草药100多种。松茸、羊肚菌、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200多种。复杂的立体气候和地形地势为滇金丝猴、熊猴、长臂猿、红面短尾猴、亚洲黑熊、赤麂、小熊猫、岩羊、白鹇、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等数百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全县耕地面积36886.2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44%,人均占有量为0.18 hm2,其中水田人均占有量0.03 hm2。

云龙县地处滇西“三江成矿富集带”,有铅、锌、铜、铁、锡、镍、金、银及食盐、石膏、板岩、大理石等19个矿种。全县水资源丰富,包括澜沧江、怒江及支流在内,共11条河流的水能蕴藏量为320万kw,澜沧江水电开发中的功果桥和苗尾水电站都在云龙县境内,目前已建成投产发电。

2.3 社会经济状况

云龙县下辖11个乡镇,87个村民委员会。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7万人。居住有白、汉、彝、苗、傈僳、回、阿昌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49%,其中白族人口15.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92%。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3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0.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6.5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41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9元。

3 云龙县林业资源现状

3.1 各类土地面积构成

3.1.1 林地与非林地结构

林地与非林地结构见表1。

全县林业用地构成见图2。

表1 林地与非林地面积比例

图2林业用地构成

3.1.2 林地的管理类型及其地类构成

在全县342112.7 hm2林地面积中,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面积331149.8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96.8%;非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面积10962.9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2%。林地地类面积组成见表2。

3.2 林木绿化率

全县林木绿化率为72.96%,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7.15%,灌木林地覆盖5.78%,四旁树折算占地覆盖率0.03%。

表2 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各地类面积统计 hm2

3.3 森林蓄积量

根据调查统计,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2803.297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2762.984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8.56%;疏林地蓄积量9.132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33%;散生木蓄积量8.013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29%;四旁树蓄积量23.168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83%。

3.4 各类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蓄积和覆盖率详见表3。

3.5 经济林类型及林种

全县达到区划条件的商品林中经济林面积6026.9 hm2。按类型分:乔木经济林面积4967.6 hm2,灌木经济林面积1059.3 hm2。按林种分:果树林面积4937.8 hm2;食用原料林面积1043.1 hm2;药用林面积39.6 hm2。

云龙县有核桃资源1083.5634万株,折合核桃面积84681.1 hm2,其中:可区划资源面积6367.2 hm2,株数104.524万株;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1701.8 hm2,株数181.601万株;散生资源面积3603.4 hm2,株数43.241万株;四旁资源面积63008.7 hm2,株数754.1974万株;茶叶面积829.8 hm2,株数713930株;梨面积431.8 hm2,株数348270株;花椒面积212 hm2,株数267690株。

表3 森林面积蓄积和覆盖率统计hm2、m3、%

注: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蓄积指小班内的散生木蓄积

3.6 森林资源消长及动态分析评价

全县活立木年净生长量为100.9745万m3,年平均净生长率为3.64%,2014年全县森林资源总消耗量为44.816万m3,人均消耗2.15 m3。自2006年以来云龙县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由上期的2378.249万m3增加到2803.297万m3,净增长425.048万m3,森林覆盖率从64.79%上升到67.52%,林地总面积由原来的326933.9 hm2增加为现在的342112.7 hm2,客观反映了云龙县长期以来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但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林分整体质量下降、可利用资源减少等问题

3.7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2017年云龙县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8.1195亿元。第一产业产值17.2286亿元,其中,营造林1.0005亿元;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14.3654亿元,其中以核桃为主的坚果、含油果和香料作物种植占主要地位,达12.38亿元;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1.7411亿元;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0.1216亿元。第二产业无。第三产业产值0.8909亿元,均为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其它林业生产服务、生态服务、林下经济等项目产值均为零。

4 林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1 森林资源利用现状

(1)林木资源的利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云龙县加大了生态保护,禁止了商品性木材生产,当前,林木资源利用主要是当地居民建房用材以及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燃料消耗以及其它民用消耗,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农村燃料消耗一直是林木资源消耗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地群众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建房,木材用量较大,近年来随着地方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房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林木资源保护的压力。

(2)林地资源利用。云龙县林地资源丰富,林地一直以来都是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国家对林业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林地也逐步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通过自营、流转等形式发展林木、林果、林药和其他林下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积极的成效,特别是核桃产业的建设,为山区脱贫致富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野生经济植物的利用。云龙县野生经济植物种类多、储量大,采集非木材林产品一直是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松茸、鸡枞,羊肚菌、牛干菌、天麻等野生食用菌类以及重楼、茯苓、党参、猪苓等药用植物等,其它还有橄榄、松子等野生林产品。但由于过度采集,资源量锐减。

(4)其它。由于云龙县环境独特,生物物种丰富,一些珍贵木材、稀有花卉等资源也被不同程度开发利用。

4.2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云龙县森林覆盖率较高,林地面积大,是大理州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重要的绿色资源库。森林对全县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本地区生态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县内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由于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当地居民仍保留着粗放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生活习惯,当地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广大林区为全县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柴)、竹材,满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丰富的林下资源、野生经济植物和经济林资源,为地方提供了优质林副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渠道。

云龙县森林资源丰富且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在多种资源开发方面潜力较大,近年来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本县一大优势。特别是核桃产业建设,成为山区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全县核桃产值已达12亿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云龙县脱贫攻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县通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现有的林业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林果、林畜、林药、休闲旅游等林产经济,将涉林产业发展作为全县重要的经济组成,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为促进当地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5 云龙县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云龙县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稳步增加但森林资源质量差、产量低、单位产量不均衡。尽管全县森林资源较上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云龙县的森林大多是经人为干扰后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分,大径级材比例低,全县平均郁闭度仅为0.48。大多乔木林质量普遍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出材率低。森林资源的总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到全县林业经济的发展。

(2)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全县2017年林业第二产业收入为零,第三产业仅包含林业旅游与休闲服一项。为保护生态,全县禁止木材商品性采伐,在天保区人工林试点采伐期间建成的林业企业也存在规模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管理上“一刀切”现象严重,在保护与开发上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情况突出。经济林树种结构单一、以销售原料为主,年产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林业产业结构单一既影响了资源保护,也影响了企业和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3)林业基础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不力。近年来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林业基础底子薄、起步晚、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在林业科研培训机构、森林资源监测与林业信息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与此同时,林业资源的监测保护依然十分严峻,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与森林火灾数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4)资金投入不够充分、政策支持不够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投入大、周期长,要有良好发展和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各级项目配套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影响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在林业政策方面改革滞后,致使社会资金在参与森林经营活动中受到诸多制约,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5)林业科技创新乏力,科技力量簿弱,人员老化,人才匮乏,职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5.2 云龙县林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大力发展林业科技。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依托现代林业科技,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采用卫片监控、林区视频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动态巡护等科技手段,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和资源监测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2)合理规划林业产业。按全县森林经营方案科学管理林地,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林业企业。在整体保护总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将保护和适度开发相结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调整第一产业结构;引导和发展第二产业,引进林业精深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森林抚育等林业项目,让林农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得实惠,加大对林农的科技培训和产业扶持,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旅游休闲服务产品、生态服务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产品和林业生产服务产品,鼓励发展竹产业、油茶和林下经济等多种经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3)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林业建设项目,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合理规划林区森林防火通道和管护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农和林业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林业经济。

(4)提高林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发展核桃等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林业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积极申报和储备林业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州各级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林业集约化经营程度。

(5)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鼓励林业科技创新,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和技能考核,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6 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进行林业改革的关键,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合理的产业配置。好的政策导向及充足的资金扶持能为林业建设提供动力与支撑。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引领县域林业经济发展,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改善运云龙县林业经济现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改变林业的体制结构,优化林业的经济结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将科学的发展模式融入到林业经济发展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重组,推广新型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民真正成为植树造林的主体和受益人,才能最终实现云龙县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地森林资源全县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Summer Is Coming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