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1-13张静周倩姜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耳鼻喉科护理人员情绪

张静 周倩 姜晨

【摘要】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良好的改善(SAS评分和SD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8.61±3.78)分<(48.53±4.25)分]和SDS评分[(39.34±3.92)分<(50.22±3.95)分]相对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96.61%>82.46%)、遵医行为良好率(93.22%>78.95%)相对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能够有效改善耳鼻喉科患者的心态,减少负面情绪对于疾病治疗恢复的影响。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耳鼻喉科患者;护理效果

耳鼻喉科疾病是发生于人体头颈部器官病变,患者的呼吸、吞咽和听觉等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造成极大的干扰,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在耳鼻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耳、鼻和咽喉的器官结构精密,治疗操作难度较大。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难以彻底根治疾病,病情易复发,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1]。手术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良好选择,但是考虑到手术的创伤性,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安全、顺利的开展。因此,在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2]。本研究探讨了118例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情况,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其中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耳鼻喉科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18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2例和27例,年龄为27~68岁,平均年龄(42.12±5.21)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3例和26例,年龄为25~71岁,平均年龄(43.91±4.8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合患者的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护理评估,对症实施治疗和护理。保持耳道、鼻腔、口腔的清洁,做好抗感染措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加强对手术部位的防护。针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症予以处理。

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在开展治疗工作之前,护理人员能够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具体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告知其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该过程中,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消除其在疾病认知上的误区,减少其对于疾病治疗的担忧和顾虑,引导患者以平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工作。

2)舒适护理:病室环境保持安静、清洁,同时根据患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可摆放绿色植物,有助于净化室内空气,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溝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应面带微笑,语气亲切、温和,在介绍病情和讲解治疗方法的同时,能够更多的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询问其实际感受,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与此同时,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患者能够敞开心扉,向护理人员倾诉其感受。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了解其不适症状的发生部位及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舒适程度。

3)心理疏导:对于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问询患者的感受和想法,了解其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能够予以劝解和开导患者,给予其鼓励和安慰。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杂志、小说等读物,鼓励其参与户外体育活动,为其提供一个情绪转移的途径,进而减少其对于疾病治疗恢复的担忧和顾虑。另外,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在身边,能够在情感和精神层面,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增加其对于治疗康复的信心。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遵医行为

观察组中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的患者比例(57/59)和遵医行为良好的患者比例(55/59)高于对照组(47/59)和(45/59)。见于表2。

3讨论

受到耳鼻喉科疾病的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均会受到妨碍,其身心均承受着一定的痛苦。耳鼻喉科患者的情绪状态,会对疾病的治疗恢复产生重要的影响[3]。心理护理干预的开展,能够减少负面情绪对于疾病治疗恢复进程的干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引导其认真遵医。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和心理疏导是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途径[4]。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深入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减轻其恐惧感和焦虑感。舒适护理的开展,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而通过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心态,消除其负面情绪,有效排除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干扰因素,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5]。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消除其负面情绪,改善其身心状态,为疾病的治疗康复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瑶,刘欣梅,赵敏.术前心理护理对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8,39(07):13861387.

[2] 殷熹倩.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5):99100.

[3] 朱宝云.耳鼻喉科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5):19551956.

[4] 董慧凤.耳鼻喉科患儿主要心理反应与护理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7):118119.

[5] 杨红珍.耳鼻喉科手术患者88例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263264.

猜你喜欢

耳鼻喉科护理人员情绪
耳鼻喉科实习护士带教经验与体会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你得了“晕屏症”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DO you suffer from“Cybersickness”? 你得了“晕屏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