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体育身体素质“整合”训练的实践探索

2019-01-13殷从建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负荷整合

一、整合训练的主要缘由与分析

(一)学生与体育专业运动员的培养路径区别较大

学生和专业运动员培养有较大的区别[1],从运动选材来看,专业运动员从小就开始训练,且需要进行较为专业的生理、心理等指标的测试,而学生主要基于学生主观需求和带训教师的客观经验;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运动员突出专项竞技水平,而学生突出文化和体育综合发展;从培养过程来看,专业运动员训练时间有保障,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相对独立、协调分配,而大部分学生训练时间紧(一般高三阶段,每周仅有4~6次训练,每次训练约1.5小时),同时还要面对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双重压力;从训练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看(表1),二者更是相去甚远,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经验难以被借鉴。

(二)学生与体育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差异明显

田径运动训练具有专项化、强度大、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紧密结合、突出心理训练的实效性、围绕比赛缩短训练周期等主要特征[2];而江苏省设置的4项身体测试项目基本上能反映出测试项目身体素质的属性(表2),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除了立定三级跳远和100m跑呈高度相关外,其他各项间均呈低度相关[3]。

根据实地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教练员都是沿用、改进传统田径训练的方法和自身专项的训练经验;从学生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来看,在安排训练内容时,过多地按照各个考试项目依次进行,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素质进行专门训练,但这种训练对身体局部刺激较大,容易疲劳过度或受伤,且内容和方法单一、整体效果不佳。因此,学生训练难以适应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经验。

二、整合训练的释义与建构

(一)整合训练的释义

20世纪70年代Halliday和Hasan提出了“衔接”理论,强调运作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连贯性发展,这为内容结构复杂、能量系统多层级的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训练提供了“整合”依据。目前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成绩退步,训练方法“综合化”程度不高,训练方法过于“单一化”,注重局部、忽视整体,这些问题在其他项目上亦然[4]。

整合训练是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根据学生的基础、高考素质考核标准和项目特点等,将各项测试标准和训练内容进行组合的一种训练方法。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动态变化,对各项相关素质要素进行多元组合、设计与调整,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二)整合训练的建构

1.基于各项相关素质要素的多元组合的内容设计与调整

多年的带队体会:体育生在考试过程中从一个项目结束转换到另一个项目时,往往会遇到较大的调整因难,甚至导致某些项目的成绩与学生自己的最好成绩相差甚远;在训练过程中从某个内容练习结束转移到另一个内容时,相近关联的力量、能力及技术难以有效衔接。内容的多元组合设计是依据具体的训练任务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组合、串联、安排多项不同性质、结构、比例的内容(见表3),形成串联练习单位,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刺激,促进引起的兴奋及时转移,目的是有利于体育生机体内在联系的转化、测试项目间的转移、训练内容间的衔接、整体负荷的提升。

随着训练条件的变化、运动成绩的提高、内容认识的加深、组合过程的固化,训练的专注力逐渐降低,效果可能会降低。因此,要及时调整组合内容、调控练习程序,通过宽度、高度、长度、方向、角度、路线等维度重建内容呈现的指向性与限制性;通过时间、速度、数量、速率、障碍、配合等维度重建内容呈现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改变规则、优化技战术、修整内容、调整要求、创设情境、改造场地、器材等维度重建内容呈现的综合性与实战性;通过队员的身体反馈再次整合内容,并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自主难度递增等原则,逐步改进、提高。

2.基于素质标准阈值的双负荷(单个、组合)设计与调控

一般高考训练采用容易观测的外部运动负荷指标,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重量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速度、练习密度、练习间歇时间长短、负重大小、投掷距离、跳跃高度和长度等。因此,将单个负荷阈值设定为最大强度下个体完成单个练习内容的时间设置在11.7s~20.8s之间,涉及上肢动作设置在6.6m~16m之间的最大强度,涉及下肢动作设计在4.2m~9.2m之间的最大强度,将组合负荷阈值设定为多个练习内容在串联的总时间在2′03″~3′40″之间完成的累积量(表4)。

每名学生和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生物特征和运动规律,不同人及不同项目都有着不同的负荷要求,设置负荷阈值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区别对待。如,在训练初期,记录每名学生单個练习内容规范动作的各自最大负荷值,可测试每名学生40m冲刺跑的成绩(3次取最快的1次)、快速立卧撑极限个数(动作不达标后停止计数)、深蹲的最大重量(弯腰、缩颈、下蹲过低过高、移动脚等情况下停止计量);又如,根据学生情况,设定适宜的练习内容的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设置为深蹲50kg8~12次+立卧撑8~10个+80%最快速度的40m跑,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设置为深蹲50kg3~6次+立卧撑4~6个+60%最快速度的40m跑;再如,及时调控组合练习的方式,集中多种训练方法的功能和优点,以一定的间歇交叉串联的方式,灵活、科学地安排整体负荷,如需要提升整体耐力,可将间歇时间适当缩短,如需要提升速度,可将间歇时间适当延长。此外,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练习状态、外在反应,并询问主观感受,及时调整训练负荷,以获得整合训练的最佳效果。

三、整合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纵观历年(2004—2018年)的带训体验,训练方法的综合效果尤为关键,教练、评价、管理等不同,对于训练综合效果的影响不一。因此,笔者选取2014—2017年的训练前和高考公布的测试成绩以及整合训练总结作为补充说明,一方面由于笔者学校从2013年开始实施年级分管制后要求轮流带高考体育训练,体育生选拔测试实行学校统一测试,对于实验前的数据、训练效果的评价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笔者学校所采用的传统训练(2014年和2016年)和整合训练(2015年、2017年)都相对系统、完善,训练研讨小结相对齐全,具体测试人数、方法、数据等真实、可靠(见表5)。

整合训练高考总均分明显高于传统训练,虽然素质项目体育加试结果差异不大,但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比,整合训练法提高的幅度较大,效果明显,且更有利于专项素质的提高。整合训练灵活、多变、新颖,促进学生训练专注,产生的整体疲劳比传统训练产生的局部疲劳更容易消除等。大部分学生认为,即使感觉很累,肌肉、身体反应较大,但恢复较快。

整合训练不同于单纯的力量、速度等内容练习,也不同于简单的间歇、持续等方法运用,更不是将各种单一训练内容或方法简单相加,而是训练目标、内容与方法等相互交错、组合优化、适应性调控,最大限度地包含考试项目所需的各种体能要素和技能要素,达到各种体育能力较佳的整体协同。有利于促进学生训练的投入、负荷的强化、恢复的积极、机体的整体刺激、素质的综合发展,使得训练更具有整体性、同步性。同时,训练影响因素较多,不仅要尊重主体的身心差异、训练的循序渐进,还需要逐步累积整合训练经验,不能盲目运用,本文仅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殷从建.高考体育生系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7(3):64-65.

[2]徐洁,吕乙林,刘永东.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3):90-93.

[3]程鹏飞.江苏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及评分标准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4]于兴波,杨峻,李云霞.对我国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探讨——以复旦大学中长跑队组合训练法为例[J].体育科研,2011(5):71-75.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负荷整合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生如夏花
商业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