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治疗10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2019-01-13刘杨
刘杨
【摘要】 目的: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82/100),曲美他嗪组为94.00%(94、1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12/100),曲美他嗪组为14.00%(14、1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
曲美他嗪;冠心病;心力衰竭
最近这些年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导致很多老年性病症也在不断增加[1]。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病症,很多患者因为缺乏合理的休息时间和饮食规律,导致患者存在身体肥胖,这是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症的根本性原因[2]。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病症,这种疾病发病后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本文主要分析在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时应用曲美他嗪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本院门诊治疗的患者,本文选择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常规治疗组当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平均年龄为(62.8±7.4)岁;曲美他嗪组当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56例,平均年龄(63.8±8.4)岁。本文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诊断符合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对本文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进行基础治疗,基础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均选择采用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治疗,为患者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需要常规吸氧,为患者及时补充盐分,通过药物洋地黄进行干预,为患者补充钾元素和镁元素,积极为患者降血压。曲美他嗪组患者需要在基础治疗之上为患者应用曲美他嗪,为患者经口服给药30mg, 每日在患者早中晚餐后用药,连续为患者应用药物14d,评价患者治疗的效果。
1.3效果判定
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调查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以后的血脂改善状况。
如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心绞痛症状分降低2个等级或者心绞痛症状消失,1级和2级心绞痛症状得到基本消失,在超过一般体力活动活动量之下仍无心绞痛症状发生,若患者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水平,早搏状况消失,说明臨床显效;如果治疗结束以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基本恢复,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1个等级,患者心电图ST段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是降低回升0.05mv以上,T波改观,早搏较原来减少50%以上,则说明临床治疗有效;如果治疗以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没有改善,甚至存在加重的迹象,心绞痛症状没有缓解,则说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检验患者的血脂指标(TG、TC、H/LDLC等),并对两组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利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5.0对所有数据进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82/100),曲美他嗪组为94.00%(94、1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12/100), 曲美他嗪组为14.00%(14、1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低密度脂蛋白(H/LDLC)水平,曲美他嗪组比常规治疗组更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参见表1。表1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指标比较[(±s),mmol/L]
3讨论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出现在老年群体当中,冠心病主要是患者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狭窄使患者发病,患者发病以后会导致正常组织出现相关病变,使患者心脏出现器质性改变,通常患者存在有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