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新闻标题表情符号使用分析

2019-01-13史蓉蓉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表情符号新闻标题微博

史蓉蓉

摘  要  微博新闻标题中表情符号承担了表情达意、丰富表现形式、建立社交语境和参与传媒自我构建等功能,通过表情符号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新闻的传播更加有利于产生共情,从而增强了舆论的引导,但需要注意,不当表情符号的使用会对新闻的严肃性有所消解。

关键词  微博;新闻标题;表情符号;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033-02

1  微博新闻标题表情符号的功能

1.1  表达情感与态度

在新闻标题中进行观点的表明,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是传统新闻标题中也存在的,表情符号的加入使得新闻标题的态度呈现更加视觉化与直

观化。如果再细分一下,微博新闻标题中的表情符号有时候传递的是传媒本身的立场,而有时候则传达了对新闻发出评论的网友们的情感与态度,有时同时为媒体和网友发声,有时又为新闻事件里的人物传情表意。

1.1.1  传媒本身情感与态度的表达

案例:【泪目#2岁男孩离世捐献所有器官#

】(《环球时报》)哭泣的表情揭示出前面“泪目”两字的传媒态度,表现出对此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同情和痛惜。

【#陪写作业被气出脑梗# 警惕“过度陪伴”

】(新浪新闻)捂脸哭的表情强化了观点“警惕‘过度陪伴”的情感化色彩,提示出媒体的倾向。

1.1.2  网友情感与态度的表达

案例:【#天桥上写满数理化公式#,网友:都不能好好走路了】(《中国新闻周刊》),这个表情符号表达了普通网友看到这条新闻后的态度,或羡慕或嫉妒。

1.1.3  兼顾媒体与网友的情感与态度表达

案例:【顾客#在泰山上点外卖#小哥爬山送餐】(江苏交通广播网),这个表情符号既有传媒的态度,又有网友的情感体现。

1.1.4  新闻人物的情感与态度的表达

案例:【河南一#初中生压力过大离家出走多日#妈妈:孩子快回来】(《新京报》),这个标题里的哭泣的表情则表现的是新闻人物妈妈的焦灼

心理。

1.2  丰富表现形式

有时候表情符号出现在标题中只是起到类似配图的作用,丰富了标题的表现形式。如:【大自然的画卷!#坡峰岭红叶迎最佳观赏期#】(《新京报》)。这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趣味性比较强的软新闻的标题里,进一步增强了人情味,如:【#伴郎伴娘平均年龄4岁#!幼儿园小朋友送嫁老师】(《新京报》)。这时的表情符号具有“附加信息”的属性,并不是多余的信息。“从言语行为角度进行考察,将说话人提供附加信息的过程视为信息的自我充实过程,以弥补听话人的某一信息空缺,从而实现信息的局部或完全对称”。

1.3  引导建立新闻的社交语境

作为社交媒体的代表,微博在营造社交环境和氛围上功不可没,而微博新闻标题中表情符号的使用,丰富了原本只有文字的新闻,辅助文字建立起一定的新闻社交语境。而这种功能一般是通过建立人情化语境实现的。

例如:【各路网红明星带货频翻车看直播的你买吗】(新浪新闻),这个思考的表情营造出审慎对待明星直播卖东西这个现象的讨论语境,鼓励受众进行思考。

【揪心!河南#周口1岁小孩被狗咬掉半张脸#】(《中国新闻周刊》),这里的表情则营造出呼吁网友同情的语境。

1.4  成为新闻媒体在微博传播里自我构建的一

部分

关于表情符号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每一家媒體都有着不一样的操作。不同的编辑原则,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着不同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形象。笔者对以下几家媒体的官方微博在11月5日发布的新闻进行了统计。

财新网在11月5日没有任何一篇新闻标题用了表情符号,澎湃新闻与新京报使用表情符号的新闻标题所占百分比都为4%,中国新闻周刊的相关百分比为10.6%,而新浪新闻则有高达16条新闻标题用了表情符号,将近一半。这与不同媒体的定位和新闻类型有关。如财新网发布的多为政治经济类新闻,内容本身大多不适合使用表情符号。而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新闻发布的新闻则偏向综合类为主,有时政新闻,也有社会新闻。

但使用表情符号与否还与媒体想要在微博中塑造的形象密切相关。以“滴滴顺风车新方案”这一条新闻为例,财新网的标题为【滴滴顺风车吹风半年终在七城恢复 安全问题是否解决?】,新浪新闻的标题为【女性用户晚八点后禁乘 #滴滴顺风车新方案被指性别歧视#】。标题的文字部分本就显示出不同的关注重点,财新网将安全问题作为关注点,而新浪则聚焦于女性用户的“八点后禁乘”条款。财新网的标题没有表情符号的加入,显示出客观、克制与理性的媒体形象。而新浪新闻在标题中加入了思考的表情符号,旨在引导受众针对这个新条款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展开讨论。新浪新闻将关注点放在女性条款上,本身就显示出一定的倾向性,而表情符号加深了这种倾向,展示出的媒体形象是感性、活跃而具有贴进性的。

2  微博表情符号使用的影响

2.1  有利于共情

新闻标题中的文字部分显现的是新闻媒介的客观性和专业性,而加入的表情符号部分则令新闻媒介显得更加情感化和人格化。情感的显著化有利于引发受众的共情,使新闻的传播效果更加显著。“共情是通过感受、识别、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和能量而产生的与亲社会互惠,利他和道德相关联的进化行为。”

案例:【“怎么教都不明白!”36岁#妈妈辅导儿子写作业气出心梗#险丧命】(《南都周刊》)

【“怎么教都不明白!”36岁妈妈#辅导儿子写作业被气出心梗#险丧命】(《中国新闻周刊》)

《南都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在处理同一条新闻时,有了不同的做法,《南都周刊》加入了表情符号,《中国新闻周刊》没有。前者的表情符号引领着受众“成为”了新闻人物“妈妈”,通过“感受、识别、理解和分享”她的情绪状态,从而明晰了她的做法,并对其展现出相应的同情。

2.2  强化新闻舆论的引导

强化新闻舆论的引导是建立在实现共情的基础上。如前文所述,共情可以激发受众的情感,并对新闻事实背后的立场和观点有所认同,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从而实现舆论引导。

例如:【#大学生回乡养虾遭村民哄抢#官方:已行拘3人】(《南都周刊》)

【大学生回村养虾2年遭村民哄抢数十次官方:已行拘3人】#大学生养虾被村民哄搶#(《中国新闻周刊》)

同一条新闻,《南都周刊》在标题中使用了一个愤怒的表情。而《中国新闻周刊》则没有放任何表情。前者的立场清晰明了,感情色彩比较强烈,较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有利于受众站在新闻人物(大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识别、理解和分享”他的情绪状态,进而对于哄抢的村民提出批判。

有时候在新闻标题中用表情符号表明媒体立场,可以直截了当地引导舆论。

例如:【#大学生情侣教科书式救人#!女孩意外溺水,情侣借渔网捞起女孩后施救】(《现代快报》),标题中直接用点赞的表情符号表明了媒体赞扬的态度,从而引发舆论对大学生情侣救人行为的表扬。

2.3  对新闻的严肃性有所消解

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如果表情符号使用不当,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新闻的严肃性会有所消解。

案例:【老人被大货车撞倒死里逃生监控还原惊心现场】(新浪新闻),编辑的原意可能是想通过这个表情符号表现出对这个事件的惊讶和后怕,但因为这个表情符号原本具有一点滑稽效果,所以整个标题看起来具有了一点尴尬的意味,让原本与生命安全相关的严肃新闻,失去了警醒的效果,反而产生了一种不合理的喜剧氛围。

案例:【#女孩偷咖啡送男友#被抓:没钱买,怕他看不起我】(《现代快报》)、【#狗追兔子成新型赌博# 5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捕】(《中国新闻周刊》)、【#涉毒人员被抓时正看破冰行动#特警破门而入捣毁窝点】(《新京报》)。这三条标题也是,无论是偷窃、赌博还是涉毒,都应该是严肃、正统的新闻,但表情符号加入都或多或少的削弱了严肃性和正统性,使新闻陷入了异常戏剧化和戏谑化的怪圈。

参考文献

[1]魏玮.网络表情符号的情感表达探讨[J].科技传播,2014(7):24,26.

[2]卓天英,李冰芸.网络交际表情符号的语用功能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1-74.

[3]陈军.共情神经科学:探索亲社会行为、利他主义和道德的生物学基础[J].学习与探索,2019(7):139-147.

猜你喜欢

表情符号新闻标题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2021 emojis on the planet 2021表情符号
世界表情符号日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这个表情符号,你用对了吗
表情符号玩上瘾 时尚爱尝鲜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