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第三方支付方式创新发展与风险管控探讨

2019-01-13王迪雅王威

中国市场 2019年35期
关键词:风险监管第三方支付创新

王迪雅 王威

[摘 要]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经连续5年增速超过150%,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方式,已经全面渗透进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这带来了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诸多新的风险隐患。文章通过梳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讨论第三方支付潜在的风险及监管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创新;风险监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5.176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加,而且呈现加速升级的态势。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快速成长的经济基础环境。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万亿元,但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高达230万亿元,是同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倍[1]。第三方支付已经渗透至电信充值、生活缴费、信用贷款、网络购物、商旅出行、保险、理财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潜在风险[2]。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和国外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发展趋势,讨论第三方支付潜在的风险,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实现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指导建议。

2 第三方支付概述

2.1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一般认为,第三方支付,指通过独立于银行之外的机构完成的在线支付,该独立机构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

传统的支付方式往往通过现金或票据直接结算,简单而言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虚拟无形市场或电子商务市场中,由于买卖双方并不是当面交易,而且拿到货品和支付之间存在时间错位,于是就存在信用基础的缺失问题,卖方希望买方先给钱再发货,而买方怕先给钱拿到货后存在质量问题而退货退款难。因此,支付问题曾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买卖双方的信任基础,第三方支付才诞生。第三方是买卖双方缺乏信用基础的情况下,担任资金的暂时托管的中间平台。买方需要把货款先支付给中间平台,然后卖方发货,只有买方收到货并同意将货款最终付给卖方或者买方收到货品一段时间之后,卖方才能收到货款。这样买卖的信息基础得以解决,电商商务才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

2.2 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第三方支付简化了支付流程和费用。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会与众多银行合作,避免用户开设各种不同的银行账户并安装各个银行的认证软件。第三方支付平台把各个银行的支付接口全部整合成一个操作界面,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同时,第三方支付由于集合了大量的小额交易,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费用。

第三方支付平台提高了网上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暂时的资金托管,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信任基础,从而大大增加网上交易的效率,降低了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和欺诈的风险。

3 国内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1996年,全球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美国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商务行业也随之兴起,其他包括信用卡、金融支付系统、物流行业的发展,促进了B2B、B2C、C2C等各种模式的网上交易的发展。美国eBay、Amazon、谷歌等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第三方支付的兴起,相应地也促进了PayPal、Amazon Payment、Google Checkout 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繁荣发展。

从发展规模来看,福瑞斯特(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的移动支付上涨39%至1120亿美元,市场主要被苹果、PayPal、谷歌、三星等企业占据。而同在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高达5.5万亿元,且增速超过300%美元,是美国的同期的50倍[3-4]。可见尽管第三方支付发端于美国,但是第三方支付真正的蓬勃发展却是在中国市场。

3.2 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第一,交易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诞生于1999年,随后到2004年阿里巴巴支付宝的推出,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开启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续安付通、买卖通、微信支付等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从具体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16.9万亿元,到2018年已经高达230.4万亿元,连续5年增速超过150%,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整体市场规模呈现不断高速增长趋势,但是近几年的增速逐步减缓,但增速在20%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达到388.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9%。见图1。

第二,交易结构逐步演变,移动支付成主力军。第三方支付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動支付和银行卡收单。随着移动支付场景渗透率的提升,居民消费习惯越来越依赖支付终端进行交易。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的整体交易规模为1.3万亿元,连续4年增长超过100%,到2017年已达109万亿元,占当年第三方交易规模的70%以上,成为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中的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2013年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5.97万亿元,是当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4.6倍,但到2017年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24.54万亿元,仅为当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1/5。

第三,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仍占据移动支付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格局基本没有变化。除支付宝和腾讯金融(财付通)外,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还有壹钱包、联动优势、易宝支付、快钱、京东支付等,这些机构构成行业第二梯队。根据2018年易观数据显示,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最大,为53.76%,腾讯金融排第二,为38.95%,合计占我国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后是壹钱包和联动优势,市场份额分别为1.33%和1.09%。见图2。

第四,第三方支付被纳入央行监管。2005年以后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猛,甚至一度对银行等传统的金融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从2005年开始,陆续发布了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和网上支付的相关政策措施。央行自此开始对第三方支付的态度出现了转变。2014年3月13日,随着《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的发布,包括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等金融创新被暂停。随后国家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二维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银行卡受理终端业务准入规则》等。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确立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体系中的补充角色定位,并趋于规范化。

4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创新趋势

4.1 消费场景逐步往线下渗透

自2017年以后,移动支付场景逐步渗透,向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延伸,各大支付企业也加速圈地并抢占入口,渠道也向更广大的四、五线城市逐步下沉。市场支付环境的变换,共同催生了线下的支付终端交易,第三方支付场景由原来通过网站的线上支付逐步转移到以线下的面对面扫码支付为主。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线下支付终端总量超过3000万台,同比增长288%。见图3。

4.2 与人工智能能技术相结合

在原先输入密码的基础上,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与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相结合,推出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更加安全、快捷的支付方式。以人脸识别支付为例,可以无须使用现金、信用卡以及目前流行的二维码,只需要你的那张脸便可以完成支付的所有流程,整个交易过程便捷。其安全系数堪称“军用级别”,甚至能准确分辨出双胞胎的差别。

5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5-6]

5.1 资金管理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本质是一个暂时的资金托管平台,在收到支付的款项后,并非第一时间将资金转移至相应的机构或个人,中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段时间内资金便保留在了第三方支付的平台内,也称沉淀资金。尽管时间差并不长,但是由于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极其庞大,高达超过300万亿元,导致大量的资金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内。尽管资金在第三方平台,但其并不拥有该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而其也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利息分配,对于这部分利息收入的去向和监管存在缺失。

5.2 信息泄露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主要集中少数几家企业,大量的用户私人隐私被这些少数的几家企业掌握。一旦信息产生泄露,将会把我国绝大部分第三方支付的使用者个人信息一次性暴露,对全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

5.3 洗钱风险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多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成为P2P等机构的主要支付手段。而由于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不完善,这为不法分子通过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转移资金提供了土壤,存在洗钱风险。

5.4 滋生信用卡套现、赌博等非法活动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匿名性,很难追踪和溯源资金的往来情况,这就为贿赂、信用卡套现、赌博等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容易滋生这些非法活动的发生。

6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6.1 加强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针对交易时沉淀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若沉淀资金的金额较大,时间较长,产生的利息应该合理分配,此时的资金也可由安全部门妥善安排用处。

6.2 用户信息的保密

第三方支付有义务加强网络安防系统,抵制自然灾害、病毒及黑客的攻击,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外泄,才能使经济风气朝着优良的方向发展。

6.3 制定针对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的办法

第三方支付中的交易主体相对虚拟,虽然已实名认证,但是在审核上还不够严格。所以我国需要构建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利用第三方支付网络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建立资金监管识别,对可疑的交易重点追踪和关注,避免洗钱行为的发生。

6.4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应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的比对,可以减少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从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需要针对新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及时更新监督理念和相关的监管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保障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蓬博.易观:2018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专题分析[N/QL].(2018-09-26). https://www.analysys.cn/article/analysis/detail/20018904.

[2]董杰.第三方支付發展现状及对策浅析[J].经济纵横,2019(3):194-196.

[3]谢瑶华,栾福.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风险及控制对策[J],财会月刊,2017(13).

[4]周俊文,党建伟,高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目标与制度安排——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J].金融监管研究,2019(3):79-86.

[5]刘颖.浅析我国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00-301.

[6]黄萍.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究——以支付宝为例[J].金融与资本,2019(3):114-115.

[作者简介]王迪雅(2002—),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市耀华中学;王威(1972—),汉族,本科,天津世通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监管第三方支付创新
浅谈互联网金融监管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