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2019-01-13刘文丽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语文情感得到提高。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受到了高度重视。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以供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平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中,既能够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深入了解,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当前,我国各大中小学已经进行了有关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但还有些不足之处。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这是我国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不过分追求朗读技巧

在语文阅读的朗读中,学生所有知觉器官会被充分调用起来,并且朗读关系着阅读量的积累程度,从中能够看出个人的语文素养高低。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朗读有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作者传递的感情,让阅读从朗读入手,在朗读中对阅读有更加深厚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还处于对所有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而朗读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朗读中也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朗读多多进行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表扬成为他们继续朗读的一大动力。此外,很多小学生由于发音或者情感问题,对于朗读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阅读技能与朗读技能的提高,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从学生层面入手,尊重每个朗读的学生,耐心、细心地引导他们接受朗读、学会朗读,让语文阅读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和谐。另外,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学习《精卫填海》中,再多的语言讲解也难以将勇敢、顽强的精卫呈现于学生眼前,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图片,完成感悟的过程,让他们对于精卫有自己的理解。这时再让学生朗读文章,学生会带有感情地朗读,也能够对这节课文记忆深刻。

二、结合理解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朗读与对课文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想要进行朗读教学,就必须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须对课文内容有了解,而一遍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小学生还不能对课文内涵有深入的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之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当学生感知文中思想与作者情感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会用坚定的语气朗读文章,通过自身的感悟与对语言力度的把握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提高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所以,在训练中要对每个时期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把握,让学生先正确朗读再流利朗读,之后有感情地朗读。在逐步加深中,让学生可以一步步提高朗读水平,并深入理解课文。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中,理解每一个人物的心情,之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更好地感受文章大意以及更好地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感。

三、重视朗读的合理安排,学会在朗读中思考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朗读训练,明确朗读目标,分辨每一种朗读方式,结合课文实际例子,在朗读中要注意朗读的表现力,在精读下,有感情地朗读。并且在朗读中,还要发现文中重点段落。当然,在朗读中,既需要朗读出感情,还要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同时朗读时还需要小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文章情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种意境,思考这种意境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以朗读的方式达到文章阅读的目的。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表达情感,而不能将情感忽视,这样难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朗读情感的差异。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要做相应的引导,从学生层面上来分配朗读任务,让他们对文中的遣词造句进行理解和分析,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一种修辞,为什么要将这样的画面呈现于学生脑海中,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该如何在朗读中融入情感,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阅读问题也自然而然解决了。

四、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

小学生还处于朗读水平并不高的阶段,但他们能够对文章进行评读。当一名小学生读完后,其他学生就可以公正、合理地进行评价。如在学习《荷叶圆圆》这一文章时,在学生朗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当评委,评价这位学生朗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他的声音很洪亮,但缺少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带感情地朗读一下吗?”这位同学欣然答应了,在读完后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时有学生说:“老师,他第二次朗读得很有感情,声音还很大,我觉得非常好。”之后,教师让其他同学也带着感情朗读这一段,效果非常好。可见,若是可以做好评读,这样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掌握朗读技巧,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评读也有诸多方式,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针对性选择。此外,朗读评价中,还需要多使用激励性评语,多从正面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要结合学生朗读的差异,使每位学生能够进步。在教学中,要多聆听,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能够读好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精彩地朗读。在平日阅读中,多用“你读得非常棒”“你朗读得很有感情”等话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爱上朗读。并且教师还要多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学生朗读中存在的优点,哪怕是一句话朗读得很好,要及时进行肯定。唯有做到这些,学生才会在教师的鼓励下树立起朗读的自信心,朗读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朗读,由此可见,新时期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朗读教学。其实,想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要先提高朗读水平,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阅读中做好朗读能力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文献

[1]潘瑞婷.小學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8(46).

[2]陈云飞.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5).

[3]罗小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8(17).

[4]曾林林.阐述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8(25).

[5]郭金花.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华夏教师,2018(24).

[6]黄宏桂.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

[7]张桂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8(12).

[8]吴彩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

作者简介:刘文丽,女,1977年生,福建省南安市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阅读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