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栝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1-13郭书巧束红梅何晓兰崔晓霞王乃宁陈新
郭书巧 束红梅 何晓兰 崔晓霞 王乃宁 陈新
摘 要: 栝楼是一种多年生葫芦科植物,其果实、种皮、种子和根均可入药,同时瓜蒌籽(栝楼的种子)又是一种极好的休闲食品。随着人们对栝楼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栝楼籽和栝楼根的开发利用,这一作物越来越得到重视。笔者就近年来江苏省内栝楼生产情况、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栝楼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栝楼; 江苏省;种植规模; 效益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別名瓜蒌、糖瓜蒌、吊瓜,是一种多年生葫芦科栝楼属攀援植物,草质藤本[1]。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
栝楼的果实、种皮、种子、根均可入药。栝楼入药可追溯到汉代,最早记载出现在《神农本草经》[2]。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录的中药瓜蒌、瓜蒌皮、瓜蒌籽和天花粉其基原植物之一就是栝楼[3]。瓜蒌(栝楼果)具有清肺化痰、滑肠通便、宽胸散结的功效;瓜蒌籽(栝楼籽)对豚鼠离体心脏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瓜蒌皮(栝楼果皮)对心血管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具有极好的保护作用。瓜蒌(栝楼)根即天花粉,是一种有名中药药材,它广泛用于预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等[3-4]。
除传统的药用价值外,近年来又发现了新的药用、保健和食用价值。瓜蒌仁是一种时尚美味的大众休闲食品,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瓜蒌籽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4]。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意识的增强,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三高”和便秘人群的增加,食用瓜蒌籽将成为中老年人群优先选用的休闲、绿色保健食品。同时栝楼亦极具观赏价值,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垂直绿化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5-7]。因此栝楼具有很高的综合开发价值,是集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美学功能为一体的作物之一。
1 江苏省栝楼产业现状
栝楼是中国本地起源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由此向南经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北部,向北经中国至朝鲜、日本[1]。据相关文献记载中国栝楼属植物有60多种[8]。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理坐标跨度为东经78°28′~125°46′,北纬20°07′~53°23′[8]。栝楼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栝楼种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江苏省栝楼种植最早见于江苏地方志《光绪安东县志》和《光绪丙子清河县志》,记载了其植株形态及生长特点[9]。2012年考古人员在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人工驯化稻、薏仁米及瓜蒌子,经北京大学专家考证距今约8 100~8 300年,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栝楼[10-11]。
1.1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江苏省内有大量的野生栝楼资源存在。2008年前多以农户房前屋后、田边溪地分散种植。2011年阜宁县大田引种成功后,栝楼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至2016年仅阜宁县郭墅镇“众发瓜蒌种植基地”规模就达280 hm2,郭墅镇成为国内首个“瓜蒌康养小镇”[12]。近几年,栝楼在苏北地区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涟水、宿迁、等地甚至将栝楼种植作为脱贫帮困项目,引导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种植。某些地区利用栝楼的观赏性,将其做成“庭院瓜蒌产业”,将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栝楼,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该举措治理了农村杂、乱、脏,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房前屋后空地变废为宝、变丑为美,开创了高效农业发展、镇村环境整治、精准扶贫、富农增收“四位一体”的良性发展新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栝楼种植面积约1.34万hm2,江苏省种植面积约0.67万hm2,成为全国栝楼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在栝楼产业发展中,一些种植户通过套种中药材或蔬菜,放养鸡、鹅、青蛙等种养模式创新,增加种植综合效益,减少种植风险[13]。
1.2 初级加工已经起步,产销模式初具雏形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地涌现出一批专业栝楼种植户、种植村,并相继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开设栝楼培训课程,手把手教会社员种植相关知识。另外,合作社还为社员提供信息咨询、栝楼初加工、种苗采购及产品销售等服务。如“阜宁县众发瓜蒌专业合作社”及“阜宁县凤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
加工增值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阜宁县郭墅镇建立市级瓜蒌产业园,注册阜宁永发农副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瓜蒌籽”等栝楼相关产品。宿迁市大兴镇自2017起开始种植栝楼,2018年成立宿迁市兴呱呱瓜子有限公司,新建生产厂房、研发中心,从事“瓜蒌籽”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1.3 江苏省栝楼产业主要模式
江苏省栝楼产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主要形成以下模式[12]:
1.3.1 “合作社+农户”模式 如涟水县高沟镇自2012年小面积引种成功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至2017年,涟水县栝楼种植面积达200 hm2以上,种植的乡镇12个,专业种植户48户,专业合作社5个。
1.3.2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如阜宁芦浦镇曹安村自2011年开始试种瓜蒌成功后,从几公倾发展到几十公倾,并建立33.34 hm2集中连片生产基地;2012年成立阜宁县凤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种植栝楼致富,形成栝楼种植专业村。
1.3.3 “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模式 宿迁市大兴镇政府自2017年把栝楼作为“农业调结构助力精准脱贫”的重点产业,在各个自然村成立栝楼种植合作社,并将所有合作社联合形成大兴镇栝楼合作联社,引领村民种植栝楼。目前种植达867 hm2,种植户数逾6 000户。2018年注册成立宿迁市兴呱呱瓜子有限公司及“兴呱呱”商标,目前已生产奶油味、话梅味等多种口味瓜蒌籽及瓜蒌玫瑰茶、天花粉等产品。
1.3.4 “龙头企业+园区+农户”模式 阜宁县抓住创建镇区农业“三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景区化)园区的契机,以现有园区(郭墅镇王庄村众发瓜蒌园区、羊寨镇镇西村西园区、芦蒲镇三联园区)为基础,扶持园区兴办栝楼加工企业。2015年注册阜宁永发农副食品有限公司及“阜之味” “99牌”商标,购进大型烘干生产线及瓜蒌子深加工设备,消化吸收本地栝楼资源,解决当地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生产出多种相关栝楼产品投放市场,增加了栝楼的附加值。
2 江蘇栝楼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江苏省作为栝楼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也是迄今发现的种植历史最早的省份。近年来,栝楼产业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型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从整体态势来看,江苏省栝楼产业刚刚起步。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栝楼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该产业的中途夭折。
2.1 优质种源严重缺乏
栝楼种植在我国既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又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因为相关系统研究较少,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多为从野生型品种简单驯化或选育而来,还处于原始的育种阶段。优良品种严重缺乏,品种的抗逆性普遍较差。许多所谓的新品种多是种植者自行命名的,并没有系谱等相关信息来源;同时新品种的引进往往在没有通过本地适应性试验情况下盲目进行,造成瓜农的严重损失。
栝楼的繁殖方式可分为种子繁殖和块根繁殖。栝楼为雌雄异株,种子繁殖后代以雄株为主,(雌雄比约3∶7),而且栝楼在开花前形态上很难区分雄雌,这种繁殖方式在生产上不宜使用。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块根繁殖,很多种苗供应商都是直接从田间挖根、切段就作为种苗供应给种植户。这种块根往往携带多种病原(如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和炭疽病等),造成后期大面积发病出现死亡,减产、品质下降等危害。这种繁殖方式直接加速了栝楼品种的退化速度。
优良品种和优质种苗的缺乏是目前栝楼产业的根本问题所在。
2.2 种植技术水平低下,病虫害严重
栝楼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在江苏的研究刚刚起步,种苗主要来源于外地,田间管理则依赖种苗输出地的技术专家异地指导。在技术管理和研究领域方面积累了一点生产经验,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在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生产上栝楼的种苗都是采用块根繁殖,每667 m2需配3~5株雄苗,用于授粉。生产上雌株的品种有十几种之多,而用于授粉的雄株只有2种,种苗供应商只知道是公苗,而不知父本的来源出处,这种授粉方式势必影响栝楼籽的产量和品质。
栝楼易受蔓枯病、根结线虫病和炭疽病和蓟马、瓜绢螟等危害,造成大面积死亡,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尤以前3种为主。栝楼根结线虫主要在根内越冬,而栝楼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旦发病,线虫便会在根内和根际中迅速积累,病情逐年加重直至绝产。据报道,被称为“瓜蒌之乡”的安徽潜山,2016年全县有3 334 hm2栝楼受根结线虫的危害,老田块的发病率高达100%。根结线虫病可导致栝楼减产30%~50%,严重的可达80%以上[14]。栝楼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在温度20~25 ℃,相对湿度大于85%时易发病,如春季多雨季节,连续阴雨就造成栝楼大面积死亡,损失严重[15]。栝楼炭疽病只要湿度适宜,在全生育期都可发生。据2018年底调查,近年来新引进的高产优质品种‘皖蒌9号,在某些种植大户田种植的田中,2年生的栝楼田块发病率达90%,对产量的损失达50%以上,栝楼籽的品质也严重受损,发病重的植株大多瘪子,即使勉强成熟,瓜籽也无法食用。
栝楼种植技术水平低下,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是目前栝楼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
2.3 深加工层次低,无固定销路
目前,阜宁、宿迁等地已经开始重视栝楼深加工,现有“阜之味”“兴呱呱”等栝楼系列产品。但栝楼加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工设备不先进,企业加工能力和产能不配套,基本以栝楼籽炒货为主,产品形式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还不够;同时由于缺少专业的营销团队及缺乏营销经验,每年加工消化栝楼籽仅占当地生籽产量一半左右,大部分的栝楼籽仍然以生籽的形式销售给安徽、浙江等地药材收购商。由于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栝楼产量的增加,多数散户自行销售,中间商存在压价收购现象,导致市场成交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瓜农收入不稳定,造成栝楼种植效益在年度之间、农户之间相差较大。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栝楼产业的健康发展。
3 江苏省栝楼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江苏栝楼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现有格局,种植户、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通力合作,走自主之路,这是江苏栝楼产业的出路所在。针对栝楼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栝楼栽培历史悠久,适应能力强,经过数百年的繁殖,地理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品种。但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江苏省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以及悠久的栝楼栽培历史,科学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品种都来自外地,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品种的适应性也有待商榷。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问题不断涌现。急需增强科技力量的支撑。栽培措施的制定、病虫害的防治都需要相关专家的介入。依托科研院校的力量,利用野生种质资源与现有的种植品种进行杂交聚合,培育出适合本地的、高产高效品种,对江苏省栝楼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2 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
优良品种是优质产品的必须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目前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大多来源于安徽,在大面积种植前必须进行适应性试验。根据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对其栽培技术、加工技术中的共同性、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从源头上抓好栝楼的种苗的繁育和种植生产,尽快制定出适合本地生产的栽培技术规程。种植技术的标准化,是大规模生产的必然。只有标准化的确立,才能使得农户种植过程种,有规可依,有章可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开展栝楼的立体栽培模式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栝楼的生长特点,在田间套种其他经济作物,采用立体套种养的模式,可达到节本增收、熟化土壤、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好处,同时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规避种植风险。
3.3 建立健全的技术培训体系
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应不定期开设栝楼相关栽培技术培训课程,并组织种植人员学习,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才是关键。另外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优良品种示范,创建标准化栽培模式,探索集成技术,并抓好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使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
组织相关人员到山东长青、安徽潜山等栝楼产业基地考察,学习外地栝楼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掌握栝楼产业市场动态,推动栝楼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3.4 开发栝楼的综合利用价值,拓展市场需求
栝楼浑身都是宝,栝楼果实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改善心血管系统及去痰止咳两方面,尚具有抗肿瘤、抗溃疡、抗菌及泄下等作用。栝楼籽可以单独入药。同时栝楼籽富含以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栝楼籽油与芝麻油、玉米油相比,具有更好的羟自由基去除效果,可作为理想的保健性使用油。栝楼皮含葡萄糖及果糖分别达20%。栝楼果瓤中的果葡糖浆,其理化性质接近于天然果汁,具有水果清香,味觉甜度比蔗糖浓,且有清凉感[1-4]。
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利用率低是导致当今社会资源日益短缺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对瓜蒌不同部位(果实、根、茎叶)中的活性成分及价值加以研究,再通过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手段,对目标成分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提升栝楼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对栝楼产业链的延伸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柴欣,朱霖,戚爱棣,等.栝楼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 66-70.
[2] 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 张黄琴,刘培,董玲,等.栝楼植物不同部位资源化利用策略与途径[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 45-53.
[5] 陈立婷,唐继臣,张美艳.药用植物瓜蒌在城市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6): 154-156.
[6] 姚章记,王海英.瓜蒌庭院栽植[J].中药材,1996,19(7): 360.
[7] 清泉,仲民.庭院绿化植物:瓜蒌[J].陕西林业,1998(4):43.
[8] 何家庆,何禾编.中国栝楼[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9] 郭海,赵晓峰,王兆军,等.江苏方志淮安地区药物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9): 1657-1658.
[10] 杨玉璋,LI WeiYa,姚凌,等.淀粉粒分析揭示的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来源与石器功能[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46(7): 939-948.
[11] 李一琦,沈志忠.江苏淮北地区顺山集文化时代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工程与能源,2017: 174-175.
[12] 陈浩,孙天曙.阜宁县瓜蒌产业现状与对策建议[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11(35): 35-37.
[13] 樊磊,刘宣东,周艾莉.漣水县栝楼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及几种立体套种(养)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5): 114-116.
[14] 张金平.安徽省农科院攻克瓜蒌病虫害难题[J].农药市场信息 2016(1): 54.
[15] 孙玉平.瓜蒌炭疽病、蔓枯病的发生特点与繁殖措施[J].安徽农业,2003(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