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里的“折角”
2019-01-13罗静
罗静
雅斯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在“唤醒”那一颗颗幼小心灵的时候,是否尝试着从细微入手呢?
课代表把昨天晚上的语文作业抱来了,又是厚厚的一叠。我抓紧时间批改起来,每次翻到小马同学的作业本总是觉得赏心悦目。我曾不止一次地向办公室老师“炫耀”:像这样的学生再多教十个都不累,作业总是一丝不苟,字迹工整还略带笔锋。这次我随手一翻发现有一页折了个三角,我习惯性地把折角抚平,心想:这孩子这么马虎,作业本窝角了都不知道。不过,小马的作业完成得很好,我给了满分。
第二天,身为小组长的小马抱来了练习册。我准备先批改他的作业,好当样板。当我翻开他的作业时,发现本子里又折了个角,心里不禁开始埋怨:这孩子怎么了?接连几天作业本都折着角。我没有当面批评他,只是默默地观察,看看他这几天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样,课堂上仍然专心听讲,作业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不过这几天除了小马,他妹妹的作业本里也有折角了。这两兄妹是上学期刚转学来的,两人相差一岁,兄妹俩在同一个班。从他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能看出,两个孩子有着良好的家教,每次家庭作业妈妈都会检查签字。我就有些纳闷了:这么优秀的两个孩子,这几天作业本里总是折着角,难道他们的妈妈没提醒吗?在我有些恼火地抚平折角的时候,赫然发现折角的这一页是我要批改的。我回忆了几天前的作业,确实——每次他们折角的那一页正是我要批改的内容。
这个发现让我感动不已,多么体贴的孩子呀!为了能让老师节省时间,他们每次都在要批改的那一面折个角,方便我一下就能翻到!看来是我误解了孩子们的一片苦心。课堂上,我用投影仪展示了两兄妹的作业本,表扬了他们这个小小的举动。从那以后,作业本里的折角越来越多了!
每次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总会先检查学生前一次的作业是否纠错了。作业在二次批改时,总是有一些学生忘了纠正错题,总不能每天把不纠错的学生都留下來吧!无奈之下,我在他们没纠错的那一页也折了个角,希望他们能看到。这样做居然见成效了,在我折角的那一面,孩子们都能把错题改正了。
于是,作业本里的折角成了我们师生的一种默契——老师,这一页是你要批改的;孩子,这一面有错题你要及时纠正。无须多言,我们彼此用这个小小的折角来传达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班里的孩子们都变得温暖热情了起来。每天都会有孩子抢着帮你抱作业本;走进教室上课,发现黑板早擦干净了;有时我嗓子上火说不出话了,那几个平时在课堂上爱插话的孩子变得很安静,从他们的眼睛里甚至能看到关切;遇到教师节、母亲节时,孩子们会做一张小贺片,写上几句祝福的话送给老师……我默默地享受着这些变化!
而我自己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对犯错的孩子疾言厉色,不再对他们讲一些大道理,也不再用《小学生行为规范》里的条条框框来生硬说教。我会给迎面走来的孩子们一个微笑;用一个手势提醒正在疯跑打闹的学生;他们写作业时,我会不时拍拍孩子的后背,帮他们纠正书写姿势……我用自己的方式对待身边的学生,正如那些把爱心藏在作业折角里的孩子们。教育本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与其苦口婆心的说教,不如去捕捉身边的细微小事,用一些小小的举动去“唤醒”孩子们幼小的灵魂,也许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呢?
(作者单位: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