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渗透
2019-01-13陈丽娥
陈丽娥
摘 要:《学习的革命》里提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教育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尊重、认可、激励,其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渗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德育内化,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文章探讨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其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的意义以及有效方法,以供商榷。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德育;道德情感;德育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09-02
小学的德育工作以真诚的“爱”为基础,以“信任”“理解”为前提,将教师的爱生之情升华为赏识之爱。试图开启学生的心智,努力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获取自信的力量,迎难而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德育关系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正确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培育,同时小学也是学生整个人生过程的德育奠基阶段。因此,将赏识教育渗透到小学德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道德情感并内化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长远的教育价值。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关于赏识教育的内涵,可以从字面意思来分析——赏,即欣赏、赞赏;识,即认识,认可。所以赏识教育,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教育,是通过教育赏识的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意识与情感、触发积极行为态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倡导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包容、提醒的教育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信任学生的品行与能力,理解学生,给予学生必要的正面提示,允许学生犯错并且给予适度的宽容,科学指引学生的行为习惯。赏识教育是基于对学生激励、唤醒与鼓舞的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态度、树立高远的学习目标等。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高尚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不论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促进还是道德情感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赏识教育对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融洽德育教学的氛围。相对于批评教育而言,赏识教育是教师通过主动挖掘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用赞扬、褒奖、号召学习等方式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奖励,营造融洽的德育氛围,在班级中形成力争上游的可喜局面。二是有利于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学生的道德情感大都是隐性的,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赏识教育通过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能够使学生正视自己的缺陷,积极向道德榜样学习,从而更能够规范自己的道德品行。三是有利于促进道德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践行正确道德观的过程中、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亲历德育过程,获得更直观的道德熏陶,促进德育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三、在小学德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方法
新时代提出了“赏识—挖掘—塑造—发展”的育人模式,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将赏识教育渗透于小学德育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综合施教。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德育氛围的营造对德育的影响积极而深刻,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内心的积极道德意识能够被充分唤起,形成积极的道德自觉,在积极道德情感环境的耳濡目染中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班主任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应该营造积极浓厚的德育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正确道德情感。
一方面,可以通过德育环境的创建来影响学生,可以定期出德育主题黑板报,让学生每天都能接受不同德育主题的熏染,如三月“学雷锋”主题黑板报,将发生在学生们周围的好人好事典型通过板报进行正面报道;又如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出“爱国主义”主题黑板报,将新时代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先进事例进行宣传,对祖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开展“诚信”主题班会,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认识,最终达成坚守诚信的思想统一。通过德育氛围的创建,学生内心的积极道德情感得到有效激发,从而能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行为的养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道德品质和行为进行充分的赏识,倡导正确的道德品行在班级的弘扬,从而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让德育成为一种自主自发行为。
(二)正视差异,因材施教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形成了不同的秉性天赋和个性特征。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能力、德行因材施教。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各自的优势技能,有着各自长于他人的优点与长处。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以其某一方面的表现而进行片面评价,尤其不能忽视学习成绩之外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要在德育层面对其进行正面引導。
笔者班级学生吴某,是典型的“三差生”:学习差、行为差、品德差,他学习不认真,很少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行为孤僻,消极应对班级事务;小偷小摸,为人不诚信……后经了解,他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家长疏于教导,父母对其关爱不够,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经济条件差,只能给他提供最基础的生活费用,导致其内心极度的自卑……于是,笔者通过数次谈话的形式对其进行正面教导,告诉他老师理解他表现差的原因,从道德层面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让其意识到“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同时,笔者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画画特长,力争以自己的特长优势来为自己顺利升学添加筹码。在思想道德层面取得有效突破之后,其学习与行为习惯马上有了显著的改善,在两年之后,这一“问题学生”终于实现了转化。可见,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理解的教育、相信的教育,播下赏识的种子,等待德育花开和结果。
(三)挖掘典型,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善于观察、挖掘学生身边的优秀德育案例,树立典型,号召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积极浓厚的德育氛围,形成人人争道德先进的良好氛围。笔者在班级荣誉墙上单独设置“道德之星”板块,将其置于第一位置,突出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通过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每月一次的“道德之星”,笔者亲自为其撰写颁奖词并在班会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号召全体学生向获奖者学习。如班中的张某,因病休学一月有余,但是在医院住院时也不忘自学课程,复学后主动向教师、同学请教问题,其坚强意志与顽强学习的品质感染了全体师生。笔者主持了专题班会,号召所有学生向他学习,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从此,班上掀起了一场持久的坚强学习热潮。
(四)积极评价,正面引导
在赏识教育中,赏识性评价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德育评价中,赏识性评价是以赏识、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过程中将评价的重点侧重于优势道德领域。如学生甲在思想道德品质上总体优秀,关爱集体、团结同学、为人诚信等,但是也存在若干问题,如生活铺张、不知节俭、不爱劳动等。对于甲的综合道德评价,应从积极评价的角度进行切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受到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认可,然后再转入到短处与缺点方面,委婉地指出其需要努力的方向。小学生自尊心极强,希望自己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一个全方位优秀的人,会励志改正缺点。正所谓“响鼓不用重槌敲”,赏识评价恰到好处地点拨,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树立全面发展的自信心,实现正面引导的积极功效。
(五)德育实践,升华情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与精神层面,而要转化为具体的德育行为,只有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德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知识与情感。
比如,在清明节期间,笔者给每个学生都布置了清明扫墓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将活动经过、活动感受与体会写下来,将自己在清明节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小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的扫墓实践活动,感受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家国情感、敬老品德,从而树立浓厚的家庭观念,以及对长辈、老人的尊敬爱戴的思想品德。又如,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笔者组织环保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小组进行环境考察活动,调查周边水资源、空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情况;有的开展科学考察活动,调查周边河湖森林的生态情况;有的深入社区、街道进行环保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派发环保传单、组织义演、举办环保主题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号召人们树立环保理念,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态环境的良好品德。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策略予以大力的赏识与支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鼓励,让学生坚持开展有意义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良好品行以及积极道德情感的培育具有奠基性作用,关系到学生整个人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赏识教育与小学德育的有效融合,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挖掘了学生优良的道德潜力,引导了学生的正确道德行为,促进了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內化与升华。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赏识已经成为尊重和理解学生、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该将赏识教育贯彻到德育工作之始终,积极开展德育赏识,积极开展德育评价,让高尚道德品质成为学生自主自发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阮红霞.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9(5):123.
[2]萧明慧.赏识教育理念下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策划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18(3):35.
[3]聂 虹.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17(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