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素养
2019-01-13高明丽
高明丽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二中,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心理核心素养概述
随着我国新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核心素养”变成了每一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要求和标准等,都制定了全新的实施标准,强调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以人为核心的全面培养及发展为主,由文化基础与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各个层面入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其中综合表现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与学会学习,还有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以及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要求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化课程素养,同时心理素养同样应当健全且健康,学生应当具备适应社会不断发展以及自身终身发展所学的优秀品格以及能力,基于主体性、社会性以及文化性层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精神、个性品质等各个方面不同的素养。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素养当中主要分为自我认知、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以及情绪控制疏导能力还有健全人格等。而核心素养当中提出应当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以及责任担当,是每一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健康心理素养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学生应当具备自我认知、发展身心以及规划人生等各个不同方面的能力,具备真爱生命、健全人格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中小学各个阶段心理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心理健康的培育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当中,因此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想要提升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素养应当建立在积极心理的层面上开展培育活动实现培育目标,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乐观性格与心理品质,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心理素养的培育主要从适应能力与自我认知能力入手,使其能够学会更好的融入学校生活以及更好的认识到自我,而小学阶段的中年级以及高年级的学生应当重视其学习态度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提升。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当中的学生不仅有来自青春期的心理以及生理问题,同时还有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所以,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养的培育应当在学习能力以及心理调节能力上,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调节心理的方式方法,使其能够顺利的过完整个青春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属于学龄晚期,其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学业、高考,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素养培育活动时应当基于责任、担当,不断地发掘学生内在潜力,使其能够学会承担责任,能够更好地胜任学习任务以及担当起在未来社会中需要担当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核心素养。
(二)创建完善的心理健康评价机制
首先,应当明确心理素养培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心理素养健康培育的主要目标为促进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品质的培养以及提升,使学生能够具备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不断完善以及提升,针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价主要是为了让评价能够发挥出检查、监督以及培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素养的培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的评价机制,应当从心理教师的从业队伍、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入手。其中教师队伍应当重视学校内部心理教育的教学教师定期的接受相关的培养以及培训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包含开展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教师在评估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校自身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评估学校内部心理健康教学环境,提升对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的发挥出对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育的重要积极作用。
(三)心理素养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心理素养培训的重要引导者,其教学质量直接的影响着学校心理素养的实效性,所以,应当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从业队伍。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对心理健康教师的相关要求,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素养培育活动,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水平。高素质专业型的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有效的针对中小学各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实际遇到的心理问题有效的解决,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应当考虑各个地区教育的现状,以及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存在的差异性,确保心理素养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落实且开展,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不断的扩大心理健康教师从业队伍,确保心理健康从业教师的整体队伍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是由于各个阶段的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因素存在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素养的培育活动时,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情况,使教育活动具备较高针对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