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指标联合分析助力老旧配变改造
2019-01-13张伟捷卢健
张伟捷 卢健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一、引言
配变变压器由于运行年限,运行环境等因素下,会出现老化现象,具体反映如电压质量下降、三相不平衡、台区损耗增加等。针对老旧配变要及时进行改造、更换,确保用户的用电质量与用电安全,同时提高配变的经济运行。
以往的配变改造,过于注重运行单位上报、自行安排、自行停电,强调运行单位自我把控的同时,一味的依靠配变运行年限作为依据进行改造,使得配变改造成效不明显,台区损耗降不下去,高负载率配变未能解决,老旧配变引起电能质量下降事件时有发生。
涟水县供电公司检修(建设)工区作为配网设备的主管部门,在对老旧配变进行统计后,依托用电采集信息系统、同期线损系统,决定对线路中老旧配变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将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配电变压器各项指标参数解读
(一)配变使用年限
国标规定,变压器按照20年的使用年限设计,而实际使用中,变压器由于受运行方式、运行环境等影响,使用寿命往往无法达到20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往往会提前对变压器进行更换改造。
(二)同期线损指标解读
配电线路线损合格区间1%~6%,优化线损合格区间为1%~3%;台区线损合格区间1%~7%,优化线损合格区间为1%~4%。
(三)配变负载率指标解读
配变负载率为一定时间内,变压器的平均输出的视在功率与变压器额定容量之比。在本文中我们以配变的最大负载率作为标准。
三、主要做法
(一)配网设备台账筛选
通过配网设备台账以及现场调查,我们筛选出城区126台运行年限超过8年的配电变压器,将这一部分配变列入了老旧配变改造的名单,依旧运行年限对这126台配变进行了排序;
(二)用电采集系统筛选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我们将城区最大负载率超过70%的配变共计64台筛选出来,同时按照最大负载率的大小对这64台配变进行了排序;
(三)同期线损系统筛选
通过同期线损系统,将台区线损长时间大于5%的配变筛选出来,共计有110台,将这110台配变按照2019年1季度综合损耗进行了排序;
(四)比较分析
通过对三者比较分析,统计出在清单中出现3次的配变有8台,出现了2次的配变有36台。对这其中的出现3次的配变进行现场勘查,发现这8台配变运行状况、运行环境都十分恶劣,于是确定首批改造对象;将这8台配变的改造计划日期提前,赶在迎峰度夏前完成了对这几台配变的改造。而在名单中出现过2次的配变按照现场勘查确定了后续的改造计划。
四、特色亮点
涟水公司首次结合配变运行年限与线损率及配变负载率指标联合分析,找出严重问题配变8台,亟需解决问题配变36台,依靠配变改造专项资金对老旧配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改造计划,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了居民用电可靠性、提高配变经济运行状态。公司依托同期线损系统指导配网工程合理规划,精准投资,工程改造前后台区降损显著,治损的同时还优化升级网架结构、合理分配负荷、提高配变关口和居民用户电压质量,对贯彻国家节能政策以及推进电网快速可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巧妙的将指标数据应用到生产工作中,成功排查电缆接线错误等安全隐患,为安全隐患排查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五、成效挖掘,推广应用
(一)结合配变运行年限与线损率及配变负载率指标联合分析以来,涟水县供电公司的配变改造专项活动水平质量提高显著。各运行单位依托该方式的参考信息,制定全方位的配变改造计划,全力争取解决迫在眉睫的改造工程。结合配变运行年限与线损率及配变负载率指标联合分析很好的促进了个供电所运检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指标联合分析的开展,掀起了全员参与配电运检的工作热潮,配网可靠性管理面貌焕然一新,成效显著。
(二)2019年,涟水县供电公司通过指标联合分析,共计对涟水地区的246台老旧配变进行改造,将涟水地区的配变停运重1-4月份每月2640单台次停电,重复停电每月400台次,7-9月份降低到每月810台次单台配变停电和80台次重复停电,配变停运率降低了67.5%。有效的保障了涟水地区配电变压器的可靠运行,同时,由于变压器改造,使得改造后的台区线损普遍低于4%,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三)通过指标联合分析,配电台区的线损问题与电压问题具有多方面共通性,低压配电网线路老化、表计接触不良、台区供电半径较大、配变三相不平衡、无功补偿不足等均会同时引起台区高损及低电压,成为“超差”台区或线路。因此结合线损指标、电压合格率指标综合分析,找到“集多个问题于一身”的台区及所属配线开展精准治理或改造,对于提高配网治理针对性和配网投资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束语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线损率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能源耗费管理水平,对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通过指标联合分析,提高客户的用电质量的同时,同时为企业的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期线损供售同期以及“站线变”要求极高的特点,反映真实的电网运行过程中损耗情况,在电力企业在推行电能计量全面采集和覆盖工作后,同期线损应运而生,电力生产“智能化”、“大数据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配电线路同期线损管理实用化进程推进,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