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历史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2019-01-13陈文磊
陈文磊
(分宜二中,江西 新余 336600)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中,有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方针的实施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科知识的完整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经验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这一角度上,这也是顺应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表现之一。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通过比较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以史为鉴这一历史学科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上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培养对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需要从课程安排,教材设计,教学目标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则与这几个方面都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
从课程安排来看,高中历史教学大致以经济,政治,文化为界限来划分教学内容,大体的教材安排也是以此为基准的。在其中又可以依据时间顺序,地理位置等因素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1]。
而从教材设计来看,大多数的高中历史教材,在编排上是通过时间,背景,影响等几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要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明确的分析归纳,并能够做到相互联系比较,从中得出新的观点和认识的教学要求。基于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
就教学目标来说,核心素养的养成一直是被强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后,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比较分析式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宏观角度下分析了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正是决定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改革具体的教学方式,从实际教学中入手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把握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并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比较分析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学科的学习特点,掌握学习方法,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养成。接下来,就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一)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列好教学提纲
从整体的教学安排来说,高中历史教学中每一个章节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知识内容,这与历史这一学科内容宽泛,逻辑严谨的特点息息相关。与这样的特点相对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学提纲的重要作用。教学提纲能够帮助老师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脉络联系,也能为学生提供复习与预习的思路,尤其是像高中历史这类知识点相互联结,在相互比较中探究所学内容学科,在撰写教学提纲时,更应该注意把握知识点间的比较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这部分比较的内容作为重点,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脉络,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历史学科的专业素养,也能帮助他们及时复习巩固,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设置探究性的课后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需要把握课堂提问的难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思维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教材的内容编排上,由具体的事实描述到其背后的历史意义,由单独的章节学习到系统的比较探究,这些由浅入深的结构设置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而相对于课堂提问来说,课后探究类的任务则更能体现历史这一学科更深层次的学科素养。因此,需要重视学生们在课后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对所学知识的探究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这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在问题难度的设置上,也应当偏向于探究性,这样的话,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汇总各方的观点,得出相对来说客观,具体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文本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乃至于创新意识都能够得到提升[2]。
(三)课堂教学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层次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内容需要具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只有在一个清晰明了的结构之下,学生才能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而这同样也离不开对于所学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比如说“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在性质上的差异”与“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存在递进性的关系,如果忽视了这种关系,如果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间的关系不加以分析比较,也就很难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更明确的认识。这种层次性最终是为了指向更深层次的内涵,但由于学生对于概念性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们对知识结构有更客观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学生能够形成自己思考的内容,对于历史的核心素养也会有更深的认识[3]。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贯彻核心素养培养方针,需要对学科特点进行探讨钻研,并且要懂得分析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围绕着学科素养培养这一中心理念,展开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满足素质教育下的人才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