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和研究

2019-01-13龚宁

魅力中国 2019年51期

龚宁

(南昌县振兴路小学,江西 南昌 3302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新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教师从教学方式入手,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让学生在质疑中得以成长;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教师需要将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之路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一、鼓励学生质疑行为,以质疑促进创新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质疑,才有可能从质疑点展开思考,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入手,鼓励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质疑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数学课堂氛围一般较为严肃,学生没有质疑教材和教师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和学生的深入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和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达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目的[1]。

在初期,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质疑和思考,例如,在学习路程和速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问题:同学们,刚才老师对题目的描述为,已知从学校到家的距离为800米,老师这样描述存在问题吗?学生就会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有的学生会提出,此处不应使用“距离”,应该使用“路程”。因为“距离”的意思为连接两点之间的直线长度,而“路程”既可以是曲形线,又可以是直行线,根据题意分析,此处应用“路程”描述学校和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是新思想诞生的前提,质疑是创新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才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探索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数学题目的一题多解或者开放型题目都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数学题目的解法不止有一种,有的数学题目有多种解法,教师不要只讲解一种解题方法,在讲解数学题目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得出多种解题思路,对学生数学解题思路的开阔性有很大帮助。

以工程问题的解题为例,已知一工程队修一条长为200米公路,5天修了这条公路的10%,求修完这条公路还需要多少天。本题可以从多种思考角度进行解题,第一,从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考虑,本题的答案为200/(200*10%/5)-5;第二,从分数的角度进行解题,将整条公路看作整体1,本题的答案为1/(10%/5)-5。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每一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教师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对题目的多种解法进行讲解,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教师在此类题目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题方法,可以从解题思路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得到题目的多种解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多引入开放题型,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积极作用。开放题型的答案不固定,思考角度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教学场景,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针对数学问题展开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身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要在新课导入时,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教学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根据生活场景,举一反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问题,锻炼自身创新能力[2]。

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根据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班上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分吗?平均分是怎么统计得来的呢?通过身边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对统计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分别统计班级内90分~100分、80分~90分、70分~80分的学生平均成绩,并画出相应占比饼状图。实践中的作业内容和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本质相同,但是增加了对成绩段的限制条件,还需要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占比,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展开创新,在实践中找到统计分析办法。学生在寻找统计方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在实践中学习,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是比较高效的数学学习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下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数学教师要从营造课堂氛围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新观点、新思想;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开放性题目和数学题目的多种解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