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2019-01-13简正流
简正流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江西 九江 332100)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是新课改根据现时代下的教学需求而设,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判断为人才的重要指标。高中化学是学生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教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依靠的是高效课堂,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才能完成培养要求。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针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而言,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平衡思想及变化观念、模型认知与推理能力、辨识及探析能力、科学理念与社会责任[1]。学生只有具备上述五个部分,才能在化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国家高技术型人才。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教学中加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以下优势: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革,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创建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从旁引导,让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思考化学问题,从而探寻出化学答案。学生在动用自身思维的过程中,形成了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过程,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二)学生合作意识增强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存在较多的实验课程,化学实验课是教学中的重点。而在实际的实验操作时,需要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合理化的合作,才能有效的完成实验结果。从此可知,合作中的每一位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水平、合作质量决定着实验结果,教师需要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此可以看出,合作能力也是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教师改变了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化学思维。在规范的化学思维影响下,学生面对新知识及新问题时,能够高效的寻求出解决思路,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运用引导式提问策略
我国教育改革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重点,目的是通过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人民创造出更有利于发展的事物。以往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不存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化学教学时,要以创新为基础,可以采取引导式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运用引导式提问策略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举一反三能力,能够在往后的化学学习中运用这两种能力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式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培养创新思维。如教师先为学生举例几种化学实验及实验结果,然后提出引导式问题“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实验属于化学实验?”学生自主思考后,回答教师,虽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回答,但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另外,本节课的重点还包括安全实验过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还存在哪些风险,使学生快速的掌握实验知识。
(二)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各个学科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化学即是如此。化学教师要掌握这一因素,让学生了解自已所学习的内容是能够有效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化学知识中的各个知识点与生活都有关联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兴趣有效激发,从而快速的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教师引入生活实例,如人与动物的呼吸。教师在引入时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吗?”学生会给出很多的答案,部分学生回答错误,而有些学生能够说出一个小点。此时,由于呼吸是每一个必须拥有的,对此问题会产生探求结果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再给予学生答案:呼吸的整个过程即是氧化还原反应,人与动物呼吸时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后,会把人体内的葡萄糖氯化成二氧化碳与水,把体内的食物分子存储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支持人与动物的机械运动、合成代谢、保持体温、细胞运输等。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并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利用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而实现综合培养的策略是实验教学。教师要注重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在理论知识学习时,学生会存在误区,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进行掌握。掌握后,利用实验的模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重新认识,从而有效的消除误区,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3]。
例如,学生对反应条件存在理解误区,经常把反应现象当做反应条件,最常见的误区是可燃物燃烧方程式中,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条件不同严重影响着化学反应,会导致产生不同的产物、未发生化学反应等。另外,还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有的反应要具备特定条件,在实验题中的某些反应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却存在着不易发现的现象。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运用不同的反应条件得到不同的化学产物。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内容可知,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教学策略,以化学学科素养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完成新课改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