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策略研究
2019-01-13乐尧
乐尧
(南昌县振兴路小学,江西 南昌 330200)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由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知识不足以应付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合理地吸收课外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实施学习方法指导之前,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学习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方法实践,并将其与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相结合,传递“掌握学习方法,并将其终身使用”的理念,使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树立积极的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学习指导的实践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还需要提高实践的深度。在学习指导过程中,要求同存异,结合不同年级的特点,把各种文章的内容和教材的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单词,理解中心思想,将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理解全文,然后逐步学习语文课程。
二、正确处理学法与教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指导是指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应正确处理的关系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教学,不断优化方法,渗透学习方法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握关键词,体验情感,阅读文本,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找到自主学习方法。此外,教师不应固守成规,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通过探索和实践,积极创新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艺术状态。
三、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不同的词语和句子具有丰富的语义意义,阅读理解需要语境,语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至关重要。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然后再联系全文讲解学习方法。在讲解中不要把每一段分开,主观上分解课文,忽略课文的逻辑顺序,要让学生分析单词和句子的意思。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分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段落,但是教师不可规定固定的划分方法,教学方法不恰当会破坏文章的逻辑顺序,扰乱思维,不利于学生掌握情感课程文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注重逻辑性和整体性,与课文相结合,引导学生有序地阅读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1]。
四、遵循心理规律
小学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不够成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问题思维困难。比如,中学语文教师会根据散文、议论文、叙事等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课文进行阐释。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学解释过于详细,学生容易产生理解困难,这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习方法时,应从整体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区分中小学的学习方法,形象化教学,避免教学知识太难。同时,老师不需要仔细分类文章的风格,但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类型进行概述,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分析语言段落,并指导学习方法的转移,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此外,教师应注重初学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学习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通过读写实践积累语言,丰富感性知识,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情景中渗透学法
在特定的教学阶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用固化的方法,可以根据课文重点巧妙地设计思维情境,结合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把“教材”转化为“学习材料”,在探索中领会学习方法。以《师生情》这篇课文为例,有一句“他们多么希望尽快见到王老师”,语文教师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表现学生希望看到王老师的句子,在“和蔼可亲的”“日夜工作”“理解每个人的”“令人钦佩的”等词语中找到形容王老师的 。在句子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当学生再次遇到这类问题时,有规律可循,可以有意识地联系上下文进行句子分析。
六、在迁移中运用学法
在指导学习方法上,教师需要提供培训机会,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内容逐步了解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转移。教师在开展课外试卷阅读时,可以总结与某种阅读方法相关的试题,让学生独立训练,掌握该方法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使学生理解规则,提高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将学习方法深化到语言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在积累中吸收方法,并不断进步。
七、在阅读中传授学法
以阅读教学法指导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作者信息和课文背景信息,自主学习生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内容提问,加强学生的预习注意力。在指导材料的收集中,很多学生会记录和阅读冗长的材料,但学生没有吸收和理解材料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线索记忆的关键词,并将材料融入自己的理解中进行叙述。此外,教师应构建完整灵活的学生认知策略,例如,在解释段落的划分时,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此时,教师不必强调是非,他们可以让学生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批判性和自由地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灵活性[2]。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与诸多因素有关,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指导与培养习惯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造力,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传授相关知识,不断总结和实践学习方法,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