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系列化班级活动设计
——基于积极心理学下的积极教育视角
2019-01-13卢一明
卢一明
(广州市白云区石龙中学,广东 广州 510460)
一、选题缘由
只有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正如英国威灵顿公学希尔顿校长所说:“任何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青年男女,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在自然或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所有学生施以积极正向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才能取得应有之效。”[1]教师需要从心理资产为本,设计充满积极情绪的班级活动。
近年积极心理教育获得国内教育界广泛关注,也出现了一些有关的教科书和班级活动课设计方案。但体系化的班级活动设计方案还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际的活动设计方案。
二、书信系列化班级活动设计思路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自我意识逐渐萌发并强烈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学生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一方面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此阶段学生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2]另一方面,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初中青少年处于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了自我统一感,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3]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换言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情感抒发意识,但会因为害怕被群体排斥,或拉低自己在群体中的良好印象而不敢表达自己。有些同学因疏于与人交流,坚信自己认为“真”的方向,从而钻“牛角尖”,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若不加以心理指导,则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基于此,笔者认为书信形式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表达欲。在人人都愿意表达的良好氛围下,生生互信,教师致信的活动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同时能够改善学习方法,把握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的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活动第一阶段:解忧杂货店之来信箱
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已阅读过冰心的《寄小读者》,对书信体有一定了解。《解忧杂货店》也是颇为流行的青少年读物,学生可领悟其中的书信形式和情感。所以,书信活动的第一阶段是营造“解忧杂货店”的小店氛围,学生在固定时间或非固定时间把他们的烦恼写在信上然后丢进铁卷门的投递口(可按照班级不同布置而变),隔天(只要是约定的时间即可)就可解忧杂货店以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各班按照各自的班级布置而变)取得解答信。教师可视班级学生情况引导他们参与这个活动。比如观看《解忧杂货店》电影或书籍、用一节班会课时间讨论书信与情感的关系。总之,学生在这一阶段充分认识到书信的抒情功能,并有欲望将心声吐露出来。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信件的保密性。
Catalano(2002)的研究发现,成功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应包括(1)促进联系(promotesbonding)(2)培养抗逆力(fostersresilience)(3)促进社交能力(promotessocialcompetence)(4)促进情绪能力(promotesemotionalcompetence)(5)促进认知能力(promotescognitivecompetence(6)促进行为能力(promotesbehavioralcompetence)(7)促进道德能力(promotesmoralcompetence)(8)培养自我决定能力(fostersselfdetermination)(9)提高灵性(fostersspirituality)(10)提高自我效能感(fostersself-efficacy(11)促进明确与积极自我(fostersclear andpositiveidentity)(12)促进对未来的信心(fostersbeliefinthefuture)(13)提升对正面行为的认可(providesrecognitionforpositivebehavior(14)提供参与亲社会行为的机会(providesopportunitiesforprosocialinvolvem ent)(15)促进亲社会规范(fostersprosocialnorms)15个核心概念。[4]书信活动的第一阶段有助于学生(4)(5)(6)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第二阶段:解忧杂货店之取信箱
学生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生生互信的活动中也不能排除有“误读”的问题发生。所以教师需适时给予引导。笔者认为,“自知”是“知他”的前提。所以,在同学开启来信箱之前,教师可带领同学们《气质测试量表》、《学习风格量表》、《乐观情绪量表》等心理量表,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积极心理资本。根据每一份量表对应的心理范畴,教师可设计几个小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特征。在这期间,学生间的生生互信与活动穿插,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积极心理学对树立自我形象和解决烦恼、问题的帮助。并且能从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出发,去解决同学的问题,形成积极的班级氛围。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从上述的六大积极心理范畴引导学生“自知”。
比如培养学生的积极优势,可从发现、培养并利用个人优势、培养创造力、认识学习风格、生命教育几部分入手,设计解决某个问题的情境活动,学生在此体会到多角度思考,个人意识与规则的碰撞,逐渐学会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思考问题。[5]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游戏讨论,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领悟成长的所得。引导学生在回信中注意调动和发掘同学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和心理潜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活动第三阶段:教师致信
书信活动中教师一开始可充当“回信顾问”。如果出现有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情况,教师可给予指导。另一方面,教师也能知晓学生心理的普遍性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也能给学生致信。但教师致信的“教育意味”不能过重,否则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可采用谈话体或者箴言体的形式。就如里尔克的《致青年诗人的信》的书信体,重叙述与议论而不重于说教,又如法国十八世纪流行的箴言体,用一两句话给予学生启迪。也可以是教师拟一封信件,让学生都来回信。总之教师在此活动中不能只是旁观者,而要走入学生内心,给予积极指引。
(四)活动第四阶段:筑起班级的查理街48号
很多电影的灵感来自于的书信对话,班级一定有热爱创作的同学,并且创造力也是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学生的重点。活动的最后学生可以把从这次活动的体会拍成小短片和微电影等。教师可指引他们从个人优势、创造力、聪明学习、探索人生、主观幸福、心流体验、乐观希望、人际关系、挫折抗逆、自决能力、自我效能和心理资本等方面串联故事线。学生在此阶段活动中能锻炼Catalano(2002)所述的(3)(6)(8)(10)的能力。教师也可租住学生写《信,给未来的自己》,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明确与积极自我促进,由此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小结:
书信班级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强烈愿望,在这个环节他们可以变得更主动,更有担当,把自己以往与同学家人亲友交往中的感受和问题呈现在信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沟通,学生们不仅可以倾吐心事,获得积极的心理效应,更找到了与同学交往交流的方式,我想这会让他们收获更美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