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设计在学前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创造力的有效塑造

2019-01-13孙艳

魅力中国 2019年51期

孙艳

(重庆市巫山县机关幼儿园,重庆 400000)

一、学前教学中的创意设计的内涵

所谓的创意设计,是指围绕幼儿的能力发展和个性特点,通过适当的指导,结合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和材料等,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艺术活动,帮助幼儿细致入微地观察、发现、欣赏美,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已知的事物,能够感知和正确认识与众不同的事物所具有的别样的美感,乐意探索新事物,并能够主动、自主地去表现美,还要鼓励幼儿尝试创意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陶冶幼儿的情操和提升幼儿探索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二、学前教育中创意设计的表现形式

(一)材料

在艺术活动中,用来绘画或做手工的材料不只一种。比如,绘画可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也可以用材料如树叶、棉花等结合起来拼接出一幅画,可以用线条去表现喜怒哀乐,也可以用颜色去表现一年四季。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去创造性、多元化地选择材料,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二)教学方式

艺术活动教学中,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如户外观察不同时间大自然的不同特点,室内游戏引导幼儿去联想同类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用师生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在同龄人中吸取新的艺术元素,带幼儿观摩名家名作的魅力和神奇……总之,教育工作者要不怕麻烦,敢于探索、尝试各种教学方式,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三)细节观察与联想

创造不一定非要想或做出与以往不同的事物,它也可以是建立在细节观察与联想上的想象力。比如,有的教师了解到班上的孩子已经认识了“2”这个数字,就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生活中哪些事物中有“2”的线条,并给出了大家一些图片。幼儿在观察后发现,鸭子、鹅、鱼、海豚等身上有“2”的线条,画这些事物的时候可以将先画“2”,然后加上眼睛、尾巴、腿等细节。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创造变得切实可行,明确自然,也拓展了创造的内涵,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创造空间。

(四)评价标准

对待不同幼儿的创造成果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同一个幼儿的发展的过程也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评价标准。这有利于真正地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给幼儿以成就感,使其乐意持续性地探索更多的新事物、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表现方式。

三、创意设计有效塑造幼儿创造力

(一)人本理念

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前教育中,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接受程度、思维方式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工作者就要改变过去的那种灌输式教学方式,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感受,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幼儿描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对幼儿的想法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幼儿快乐地进行艺术活动。

(二)鼓励表达

幼儿通常是所思即所说,所思即所做。所以,在创意设计中,尊重幼儿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去表达自己想到的、看到的,用独属于幼儿的语言去描述想法和观察所得,让幼儿在不断地表达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鼓励尝试

在幼儿教学中,总有教育工作者会给幼儿套上一个对的壳子。比如,幼儿在画大海的时候,习惯性地认为海是蓝色的,于是当幼儿尝试性地画出红色的大海,就会告诉幼儿“你画错了。”但在幼儿的认知里,大海就是五颜六色的,而不是只有一种颜色。更何况现实中,大海在不同的状态下的确会有不同的颜色,比如当晚霞满天的时候,海面会是红色的,当太阳当空的时候,海面上会有金色的阳光。教师武断地给幼儿判错,就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挫伤孩子的创造意识和兴趣。所以,在学前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尝试,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所感所知。

(四)打造多元空间

在创意设计中,所谓多元空间,多角度、多标准、多方法、多手段的教学空间。学前工作者可以在创意艺术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多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用多种评价标准去评判幼儿的创意,给幼儿打造一个丰富多彩、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其有足够的发挥余地。

结束语:

本质上,利用创意设计在学前教学工作中塑造幼儿的创造力其实就是全面地了解、认识幼儿,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尽可能打造一个多元空间,给幼儿们营造一个丰富多彩、自由想象的空间,引导幼儿们多角度多方式地探索世界,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真正地承认和尊重幼儿的创造天性,让艺术学习活动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