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探讨
2019-01-13王诗宜
王诗宜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中心小学,湖北 宜昌 443000)
一、生活化教学
现如今,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念逐渐在教育界中普及,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将教育生活化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教育生活化不单单是指将生活实例机械性的融入到课堂当中,而是更应该注重两者结合的过程,它更加类似于贴近实际生活的一种倾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将课堂和学生生活进行融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外,还要重视学生可能生活的建构。此外,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上使教学内容趋于生活化,让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举措
(一)挖掘教材中具有生活化意义的教学内容
想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教师应在备课的环节中融入和生活有关的实例,并充分以学生的兴趣点和信息技术基础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将信息技术教学充分生活化,与学生生活建立紧密联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在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定义进行讲解时,要先去明确学生对定义本身的见解,并努力在当中增加生活元素。例如,在学习《shift换挡键》时,教师可以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为体育运动中的高低杠,将运动员在高杠和低杠之间的来回运动比作shift键的换挡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直观的理解定义本身的含义,对概念的印象也会随之加深。
(二)贴近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
适当的实践是信息技术课堂走向生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关键体现,它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时,教师应该安排一些有趣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比如,教师在针对电子表格的制作进行讲解时,可以将班级学生上次考试的成绩当作教学素材,要求学生通过电脑表格的形式将全班同学的成绩展现出来,并按照成绩的高低进行合理排序。在学生认真制作表格的过程当中,会对电脑表格的制作方法和一些细节操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且学生也会更加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三)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给予学生相关的教学情境,也是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在此期间,教师完全可以从身边人、事、物等方面入手,像国内外新闻、资讯等,将这些素材汇总起来,给学生设定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不光如此,就连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当作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这有助于情境本身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学生课堂代入感,有效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在将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焦点事件融入到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生的三观也会得到正确的培养。
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Word文档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就近取材,自由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统一进行文档的制作。这样就充分做到将学生放置到现实环境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升。
(四)建立具有生活化特征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要想真正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应该在评价内容和方法方面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建立带有生活特征的课堂评价机制,教师不光要密切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上的情况,课堂过程评价也应该得到适当的重视。鉴于此,教师完全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家长、教师、同学乃至自己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全都记录下来。
比如,在评价过程中,对于那些平时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在进行绘图工具的讲解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电脑绘图工具的运用,独立制作完成一幅图画作品,教师可以将作品上传到学校或班级内部的相关平台上,鼓励学生踊跃评价,最后再由教师站在专业角度给出相应的意见,这样以来,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增长,实际操作能力也会有效提高。
(五)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展开合理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借此机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现实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想要进一步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生活意义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并应该努力为学生创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创新课堂评价机制,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会真正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