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019-01-13张园

魅力中国 2019年51期
关键词:顶岗产教校企

张园

(白城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现代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要紧贴互联网信息技术,把物流技术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面向未来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要趋向社会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就要设置与人工智能、现代机器人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并且把这些技术与物流有关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设施设备课程相结合,完成物流理论、物流技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改革。

一、针对未来的情况,调整教学

针对未来物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情况,制定适用于企业所需人才的课程改革方案。加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每门课程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鼓励教师通过软件教学,实验室教学,情景模拟、企业参观等方式,加强学生接受实践教学的机会。

针对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信息化技能教育。也可以采用网络视频,让同学们多加了解前沿的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训实习内容,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物流仿真技能比赛。学生通过在仿真模拟的过程中发现并思考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根据所学的物流相关知识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职业素养。

结合地域区域经济情况,联系相关企业,让学生到企业中实际了解物流管理内容,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工作技能。创办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机制。教师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教师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多了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合作式教学、同伴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智慧课堂、微助教、雨课堂等同步教学辅助软件。

二、面向未来的课程改革方案

面向未来的信息化应用型物流专业课程改革,主要是增加学生使用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的实操能力。首先,未来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技能,物流专业在建设时可以增加软硬件设施,建立最新的软件实验室和较全面的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实验室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实践能力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实验室,利用好现有的实验设施,来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实验室除了实训课使用,平时也可以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放,多开展一些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仿真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把实验室当作是学习的平台,利用实验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每个实验项目由实验目的、案例描述、多媒体视频操作指导和若干小练习组成,提高学生物流系统分析与应用能力。利用教学仿真软件对实际的物流系统进行建模,可分析物流系统的作业环节。在建模的过程中加入生动的动画,对物流过程和物流相关概念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应用和分析能力。软件实验室也可应用于学生案例设计。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

其次,除了采用软件教学和实验室实训等方式增加学生信息化技能和实操实践能力之外,还可以采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的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需要开展“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后,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将显著增强。开展产教融合,就需要结合企业需要开设课程,把企业需要物流人员掌握的工作技能,加入到教学中,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面向未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规模日益扩大,其人才培养模式渐受关注。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迅速增多。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因其自身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尤其显著。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课程建设研究具有巨大社会价值,地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地方本科高校可提高自身软硬件设施,全方位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企业顶岗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如可采用冠名班合作办学,企业提供实习经费和顶岗实习岗位,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顶岗实践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并将企业顶岗实践纳入培养方案中,并计入一定的学分。选派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切实提高企业顶岗实践成效。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育培养模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竞争也发展成了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的政策和环境基础抓住机遇,争取到政府职的支持和扶植,促成校企间的沟通与合作。

总之,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面向未来的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应用型教学改革进度,培养企业需要的,社会认可的良好人才。

猜你喜欢

顶岗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校企合作五反思